数字素养是一种综合思维方式和行动能力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素养。随着全球信息化、现代化的深入发展,数字素养已成为数字时代每个公民生存和发展必备的素养。在教育领域中,作为信息素养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典型形式,数字素养推动着教育数字化转型,深刻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方式的优化、创新和变革。2022 年,教育部发布了《教师数字素养》标准来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意识,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譹訛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是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储备力量,要求必须具备对知识信息的提取和整合的素养以及数字化教学的能力, 重视发展数字化教学领域的创新思维。基于此,高校可以通过知识整合、技术融合等方法来渗透数字化课程理念和进行教学改革,并基于非正式学习的数字化平台来改革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实践模式,以此来发展其数字化教学技能,提升数字化应用能力,发展数字素养。
一、音乐教师必备的数字素养
(一)数字素养的要义
数字化是信息化的高级形式,数字素养是现阶段信息素养的典型特征。以色列学者阿尔卡来(Yoram(Eshet-Alkalai) 于1994 年首次提出数字素养(Digital(Competence)的概念,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工作经验, 总结了图片-图像素养、再创造素养、分支素养、信息素养和社会-情感素养的数字素养框架。随后,美国图书馆协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都对数字素养的概念进行了讨论和界定。美国学者尼科尔斯(T.philip(Nichols)和艾米·斯托纳伊奥洛(Amy(Stornaiudo)指出,数字素养无论从概念上和实践上都具有多样性,指向研究、政策和教育中的不同含义和实践。由于数字素养概念的动态性、不断演化性, 其可以从多个理论角度来看待, 以至于学界至今没有形成总体的学术共识,其通常包括ICT 素养、媒体素养、技术素养、通讯素养、视觉素养和信息素养等。由此看来,数字素养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不仅要求人们能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查询、收集和整理信息,还要求人们能在数字环境下利用数字技术手段和方法快速有效地获取信息、交流信息、评价信息和整合信息,是一种综合思维方式和行动能力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素养。
(二)教师数字素养
2017 年,欧盟委员会联合中心发布了《欧洲教育工作者数字能力框架》, 从专业能力、教学能力和学习者能力三个方面将教师的数字素养划分成六大数字素养域。随后,欧盟各成员国也纷纷发布了教师数字素养框架,为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提供具体的内涵标准。2022 年,我国教育部发布了《教师数字素养》标准,对其概念作出了明确解释:“教师适当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加工、使用、管理和评价数字信息和资源,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而具有的意识、能力和责任”,并划分了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和专业发展5 个一级维度和13 个二级维度, 为教师数字素养的培训与评价提供了指导。
标准发布后,学者们对教师数字素养的内涵作了深入研究,其结论可基本概括为:教师数字素养就是教师利用数字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的一系列知识、能力、意识和伦理态度,他们既要运用数字技术开展教育教学, 又要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还要能够利用数字技术资源促进自身及共同体的专业发展;“数字技术”与“教学”是教师数字素养的两个核心要素,将数字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是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核心基础。
(三)音乐教师数字素养
自20 世纪90 年代数字技术引入音乐教育以来,数字化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他们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和内容, 使抽象的音乐理论变得生动且直观,也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活跃了音乐思维,提高了学习效率。近年来,随着国家数字化发展战略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提出及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音乐创作软件、音乐智能AI等被开发出来,成为音乐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的新型工具和手段。对于音乐教师而言,数字素养就是要结合音乐学科特色, 利用数字技术手段了解教育前沿动态并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 进行学科内和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因此,利用数字技术手段设计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创新教学方式已成为音乐教育活动的必然趋势,数字素养已成为教师的必备素养。
二、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数字素养
(一)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提取和整合的素养
学习的目的是要形成有意义的知识。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现状表明, 大多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碎片化的, 即只知道相关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却不知道如何将学过的知识进行联系和整合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