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交响乐讲述英雄玛纳斯的故事
作者 蔡乔中
发表于 2025年3月

2024年9月10日晚,由深圳交响乐团、宝安爱乐乐团和深圳交响乐团合唱团联袂在深圳滨海艺术中心歌剧厅成功首演了2024年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创作资助项目、由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陈丹布创作的大型交响合唱史诗《玛纳斯》(赵阔江作词)。音乐会由深圳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林大叶执棒, 大湾区千余名音乐界人士和音乐爱好者齐聚滨海艺术中心, 共同聆赏了这部歌颂柯尔克孜族伟大民族英雄玛纳斯的交响乐作品。

一、长篇叙事史诗《玛纳斯》的历史文化价值

在中华民族瑰丽多彩的文化宝库中,《玛纳斯》与《格萨尔王》《江格尔》并称为中国三大古典民族史诗。《玛纳斯》生动地描写了民族英雄玛纳斯及其七代子孙英勇剽悍、前赴后继,率领新疆柯尔克孜族人民与外来侵略者及各种邪恶势力进行斗争的壮丽场面,表现了柯尔克孜人民争取自由,渴望幸福生活的理想和心愿。长篇叙事史诗《玛纳斯》包括《玛纳斯》《赛麦台依》《赛依台克》《凯乃木》《赛依特》《阿色勒巴恰与别克巴恰》《索木碧莱克》《奇格台依》等八个部分, 它们分别以玛纳斯及其七代子孙的名字命名。每一部分均独立成章,叙述一代英雄的故事,各部又互相衔接,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全本18 卷约二十三万行、两千余万字的鸿篇巨著,以其伟大的艺术成就在我国浩如烟海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2006 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 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长篇叙事史诗《玛纳斯》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首先,从精神层面看,玛纳斯作为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和领袖,是力量、勇气和智慧的化身。长篇叙事史诗《玛纳斯》塑造了玛纳斯的光辉形象,寄托着柯尔克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被视为柯尔克孜的民族魂。其次,从文化层面看,《玛纳斯》作为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地方传统民间文学,诞生于公元9—10 世纪,在16 世纪已开始流传,千百年来,口耳承传,逐步发展成为韵文性史诗。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经过不同世代的柯尔克孜族歌手们的琢磨与提炼,变得更加丰满和富有传奇色彩,兼具民间文学和民间曲艺双重属性。《玛纳斯》从古老的柯尔克孜史诗与丰厚的柯尔克孜民间文学中汲取营养,包容了当地古老的神话、传说、习俗歌、民间叙事诗与民间谚语,集柯尔克孜民间文学之大成,是柯尔克孜民族民间文化的百科全书, 具有丰富的文学、历史、语言、民俗等多学科价值。从音乐层面看,《玛纳斯》中的声音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情感传递能力,其中的吟唱、民歌和背景音乐很好地表现了史诗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场景。如民间器乐曲《帕丽扎提》极富柯尔克孜族节奏特点的变节拍组合,同时还融入了口弦琴、库姆兹等民族乐器,并加入了“牧羊女”“库萨勒克”“得勒博峻”“吐瓦依吉莱姆”“艾珊博勒”等多首柯尔克孜族民间歌曲的旋律素材譹訛,这些都为作曲家的交响乐创作提供了极为重要的音乐素材。

二、交响合唱史诗《玛纳斯》的音乐叙事

长篇叙事史诗《玛纳斯》的第一部《玛纳斯》在八部史诗中篇幅最长,描写了玛纳斯非凡的一生,由“神奇的诞生”“少年时代的显赫战功”“英雄的婚姻”“部落联盟的首领”“伟大的远征”“壮烈的牺牲”六个部分组成。大型交响合唱史诗《玛纳斯》以同名文学著作为蓝本进行创作,作曲家撷取了玛纳斯一生中的“诞生”“成长”“继位”“爱情”“出征”和“永生”等具有代表性的情节,通过合唱、重唱、独唱以及交响乐相结合的形式,设计了《序歌·太阳的容颜》《吉祥的彩云》《阿拉阔勒湖之夜》《远征别依京》《阿加特河的挽歌》和《永生的玛纳斯》等六个乐章,以宏大的交响合唱为观众演绎了一场震撼人心、宏伟磅礴的英雄史诗。

第一乐章《序歌·太阳的容颜》伊始,铜管组奏出富有号角性苍健有力的音调,以二度级进与三度五度跳进构成装饰性上行旋律,在三连音、附点与转调的助推下,音乐逐级升腾,充满力量与希望,缓缓揭开了交响乐《玛纳斯》的序幕。

本文刊登于《人民音乐》2025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