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布朗山去看蝶群
作者 李元胜
发表于 2025年3月

我集中研究了连续几次去西双版纳布朗山的资料,越看越上头,特别是偶遇蝶群的场景,恨不得再次置身其中。以我观蝶的经验,版纳观赏蝶群的最佳时机是每年的旱季雨季交替时机。蝴蝶的羽化高峰会在雨季来临前夕,饥渴的它们会集中在潮湿的地带,形成蝶群。雨季结束时,蝴蝶们发现树叶变干,潮湿区域由整个大地缩小成了狭窄的几处,它们被迫再次集中起来。这样一年就会有两次——四月和十月。

四月再去布朗山看蝶群!这个念头就一直在我脑海里回旋,以至于和朋友们聊天,也会提及。

“你确定能看到蝶群?”在一次茶叙时,一个女士忽闪着漂亮的大眼睛问我。她叫张欣,是重庆广电的名导。在得到我肯定的回复后,她问:“我们可以跟你去拍不?”。我习惯性地说要跟我去拍蝴蝶的人太多了,最后都没去。

三月底,张欣来了个电话,声音听上去很高兴,说给台里报了选题,跟我去拍摄蝶群的影像资料为做科普片积累素材,领导听说是跟我去,又加派一个小组要给我拍个专题片。就是说,有两个拍摄团队要跟我进布朗山。

接完电话,脑袋里嗡嗡地迷糊了好一阵,赶紧给布朗山茶农杨文忠打电话,说四月要来投宿,带着十多人的团队。小杨见的世面多,一点不慌,反而安慰我:“李老师不担心,只要跟你来的,再多也能接待!”

于是,数日之后,我们真的出现在布朗山。“这几天蝴蝶多不多?”喝了两口茶,我开始切入正题。小杨迟疑了一下,看了看大家,才说:“李老师,你说要来看蝴蝶,我出门都在顺便看,很少啊,一天看不到一两只。”整个房间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吃完小杨和家人准备的午餐,我一边整理器材,一边问:“有没有人跟我去看蝶群啊?”

整个房间又出现了短暂的沉默,我感觉这沉默里有众人对现实的绝望——蝶群可能只在想象中了,毕竟进山后,没人见过蝴蝶。有两个女士慢慢站了起来,然后转身去准备防晒的帽子什么的。我看了一眼,她们都不是摄影师,而是负责后勤或管理的。

门外烈日如火焰燃烧,藏不住一只蝴蝶的天空干净得可以一眼望穿,到这个时候我还确信有蝶群在附近,更有两位女士因为同情心慷慨赴难……其他同行者全部埋头吃饭,都很饥饿的样子,有可能是不忍心看这悲壮的场面。

我们穿过空旷的后院,同样没有一只蝴蝶的后院,沿着小道慢慢往下走。

本文刊登于《环球人文地理》2025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