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扎龙湿地
作者 止薇
发表于 2025年3月

很难想象,在苍茫的北国大地,有一片湖泽密布、苇草丛生的湿地,一群丹顶鹤在空中展翅翱翔、长鸣九天,让人心旷神怡,这就是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扎龙,吞没了黑龙江省最大的内陆河,孕育了无边无际的芦苇沼泽,成为了全球1/5的丹顶鹤繁衍生活的家园。鹤舞蹁跹,微风拂过,芦苇轻轻摇曳,仿佛在述说着曾经发生在这里的动人故事……

亚洲第一大湿地芦苇荡造就生命屏障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的松嫩平原西部,距离齐齐哈尔市区仅30公里,覆盖面积达21万公顷,是亚洲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湿地之中拥有广袤的沼泽、肥美的水草以及丰盛的鱼虾,优良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造就了这里绝佳的湿地生态系统。

滋养这片广袤湿地的河流是黑龙江境内最大的河流——乌裕尔河。乌裕尔河发源于小兴安岭,蜿蜒流淌587公里之后,消失在了位于松嫩平原西部的扎龙。乌裕尔本意为“涝洼地”,流入平原摆脱了河床束缚后,巨大的水体最终在扎龙这片凹陷盆地变成了星罗棋布的淡水湖泊。

这些湖泊涵养了水源,滋润了沼泽,也催生了丰富的腐殖质,受益者首先是湿地中最主要的植被——芦苇。唐代诗人翁洮如此描写芦苇:“得地自成丛,那因种植功。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这短短的五言律诗,写尽了芦苇的特性,浪漫中传递着芦苇造化天成的属性。作为多年水生高大禾草,成熟的芦苇最高可达3米,只要有水,哪怕身处污秽的环境,它也能通过向下深扎1米的发达根茎含污纳垢,顽强生存。

生长良好的芦苇荡,筑起了生命的屏障,浓密的“青纱帐”中藏着第二位受益者——鸟类。扎龙不仅是丹顶鹤等珍稀鸟类的繁殖地,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停歇点。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有超过260种鸟类在此栖息,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41种。

丹顶鹤是这片湿地的主角,每年有近400只丹顶鹤在此繁衍生息,占到了全球丹顶鹤数量的1/5。每当春暖花开之际,阳光照射大地,冰封许久的冻土融化,此前离开扎龙湿地的丹顶鹤便从江苏盐城迁徙而归,它们将在这里生活,直到下一个寒冷冬季的到来。

每年从三月份开始,丹顶鹤就陆续进入繁育期,每对丹顶鹤夫妇一般会产下两枚卵,到小鹤破壳,“鹤妈鹤爸”要在巢区轮流孵化大约一个月。

本文刊登于《环球人文地理》2025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