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的褒奖(上)
作者 飞氘
发表于 2025年3月

近年来,中国科幻得到的官方支持前所未有,表现之一即是众多科幻奖项的设立以及优秀科幻作品荣获重大奖项。有意思的是,早在民国初年,就有官方机构给科幻作品颁发过奖状。

清末以来,通俗小说迅猛发展,泥沙俱下。民国成立后,教育民众成为重要事项。1915年9月,教育部设立通俗教育研究会,以对小说、戏曲、讲演进行调查和审核,审查意见报教育部,并通知内务部或京师警察厅执行。对小说的审核,学者瞿光熙曾有介绍:“由小说股的成员分别审究,分小说为上、中、下三等,上等又分给奖与不给奖两种,下等分为查禁与不查禁两种。初审认为给奖或查禁的,另交人复核,最后提到小说股的会议上讨论通过。议定后报教育部批准,教育部把批准给奖的令文和拟定的评语在《教育公报》上公布,并由通俗教育研究会颁发褒状,由著译者收执。”(《中国现代文学史札记》)

褒状分为甲种(自撰小说)、乙种(翻译小说)、丙种(汇编札记类)。那么,评定标准是什么呢?可以举两类小说为例:

关于历史地理之小说:取材精审,足资观感者为上等;事实不谬者为中等;疏误太多,或语涉猥亵者为下等。

关于实质科学者:阐明真理,有裨学识者为上等;叙述无讹者为中等;借研究学术之名,支节离奇,颇滋流弊者为下等。(《审核小说标准草案》,转引自周兴陆的《民初通俗教育研究会的小说审查》。)

1917年1月20日,《教育公报》第4年第1期报告了八种小说获得褒状的消息,其中,凡尔纳的《秘密使者》(Michael Strogoff,今译《沙皇的信使》)获得“乙种褒状”:

此书于俄属西伯利亚地理颇熟,写苏朗笏奉使命,艰难困苦,百折不回,尤有益于世道人心,应列上等。

本文刊登于《科幻世界》2025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