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星星的“碰撞家族”
作者 乔子
发表于 2025年3月

流星划破夜空,陨石坠落天际,“天外来物”总能激发人类对浩瀚苍穹的无限遐想。那么“天外来物”究竟来自何方,明亮的流星及其陨石样本又是从何起源?有没有可能为它们编纂一份“族谱”,为其在宇宙中的往昔“正名”呢?

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成果,正逐步将这个想法推进现实。

在过去,人类已知的7万余颗陨石中,被明确证实来源的仅占6%。唯有那些“出生地”与月球、火星及灶神星相关的幸运儿,梳理清晰了自己的谱系脉络,成功寻根溯源,剩余94%的陨石则始终羁旅寓居、乡书难寄。直到最近,科学家在对“主小行星带”进行巡天观测时,结合光谱分析与动力学模拟,成功复现了卡琳、科罗尼斯、马萨莉亚等“碰撞家族”的动态演化过程,为大约70%的陨石找到了自己的来处和归途。

让我们跟随阿塔卡马沙漠中的“智利甚大望远镜”,望向头顶静谧无垠的星空,望向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主小行星带。目前已知的98.5%的小行星都在此处被发现,它由原始太阳星云中的星子形成,聚集了超过50万颗小行星,除却平均直径超过400千米的智神星、婚神星和灶神星,以及唯一一颗矮行星“谷神星”外,还有数不胜数的小行星。

本文刊登于《知识窗》2025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