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绿皮火车
绿皮火车上的他们,一站一站地把我安全地送上了一列又一列的绿皮火车。
一站一站地交接,一站一站地传递——
这是爱的接替,更是爱的传承啊!
12岁时,我就坐上了火车出远门,那是一列绿皮火车。
那时,毕业于井冈山下永新县城小学的我,非常思念将我带大的奶奶。而远在1 000多公里之外,同样思念我的奶奶闹着要回永新。在河南工作的姑姑没办法,于是与我父母商量,把我接到她那里读初中。父亲小时候家贫,12岁就被爷爷送去一家店铺当伙计,早早就在社会中打拼。父亲觉得这是一个锻炼我的好机会,便向我提出:“你去河南可以,但没有人送,你需要一个人去。”
由于思念奶奶心切,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当时,永新没有火车站,要到百里之外的分宜才能坐火车。父亲帮我买好去分宜的客车票后,我便单枪匹马地带上姑姑多年没吃过的永新特产——橙皮、酱姜、油炸泥鳅启程了。
客车到了分宜,我便到火车站售票处买了一张直达河南焦作的通票。正当我往候车室走去的时候,一个穿着铁路制服的阿姨走向了我。那不是刚才售票的阿姨吗?
阿姨走近后问我:“小朋友,只有你一个人出门吗?”也许她是看见我踮起脚尖攀在售票窗口买火车票,所以注意到我了。
我低着头不看阿姨,只从喉咙深处应了一声:“唔。”
阿姨笑了笑,说道:“去河南要转几趟火车,你年纪这么小,知道怎么转车吗?”
“还要转车?”我看着横架于铁轨之上的天桥,有点儿害怕,也有点儿不知所措。
阿姨突然什么话也没说就走了。
我更加茫然和惶恐起来。
时钟指向了上车时间,我匆忙挤入上车的人流。
阿姨不知什么时候来到我身边,从我肩上拿过我那个装满家乡特产的帆布袋,对我说道:“小朋友,我送你吧。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知识窗》2025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