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语字典》中感受“活的语言”
1938年,常州籍语言学家赵元任开始在美国从事汉语教学与研究工作,他曾被选为美国语言学会会长,参与主持二战时期哈佛大学的“陆军专业训练项目”(The Army Specialized Training Program,简称ASTP)中文训练班工作。赴美任教期间,他始终坚持探索一条属于自己的汉语教学之路,并在亲身实践的基础上,尝试编写出真正意义上能够系统高效开展汉语口语教学的教材和字典。
赵先生曾长期关注词典编纂,在日常生活中记录了大量的条目和语例,也参与过一些词典编纂项目。1945年,赵元任与助手杨联陞合作编写一部汉英口语字典——《国语字典》(Concise Dictionary of Spoken Chinese)。具体分工上,赵元任负责编纂这本字典的大部分释义,增补方言读音,并为该书撰写了序言和附录;杨联陞拟定初步的条目,起草部分释义,提供北京话读音和语法说明,并书写全书所有汉字。该书于1947年在哈佛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机缘巧合下,熟识的台湾好友帮我在旧书店买到了一本珍贵的《国语字典》,拿到书的第一时间,我便爱不释手地翻阅起来。
《国语字典》共收录了约五千个单字条目,按部首和笔画整理,并按二百一十四个康熙部首编排,标音以北京音为准,附威妥玛拼音和国语罗马字两套系统,部分条目还配有对应的古代汉语和现代粤方言、吴方言发音的主要特征。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书屋》2025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