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日子疯长》和《满世界》之后,龚曙光推出了第三本散文集《样范》。这是一本记人散文集,选取韩少功、张炜、黄永玉、锺叔河、何立伟、残雪、蔡测海、唐浩明、盛和煜、蔡皋、宋遂良、孙健忠、水运宪、邹建平十四个人物为写作对象,从他们的作品写到人品,从个人写到时代,又从时代返归于个人,追求真诚与自由的散文精神,同时兼顾了文化散文的学理性,呈现出驳杂但不失厚重的文化品格。
长沙话说“样范”,有“样子”“派头”“风度”的意思,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做派和气度。作者取“样范”一词为书名,意在写出文学艺术大家们灵魂和作品的深层格调,一种逸出于传统价值判断体系的作为人的独特生命韵致。
《样范》所写的十四个人物,在当代文艺史尤其是湖湘文化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除了作家张炜是山东人,其余十三位都是湖南人。他们与作者的交往有的贯穿一生,有的只有几面之缘;有的是良师益友,有的是人生知己,有的因社会文化活动而结识。这一批活跃在文艺圈的湖南名人,从出版、绘画、文学、影视等多个领域,共同绘就了湖湘文化的锦绣华章。
对于书中涉及的名人名家,龚曙光说:“我的关注和敬意,一直不在他们如何合力顶起这个时代,而在他们如何在时代的漩涡里,自我定立和自我成就。”这里谈到时代和自我两个向度,也暗示了文本兼具审智与抒情特征。
郁达夫在《文学上的智的价值》一文中指出:“我们所说的智的价值,是当读过一册书或一首诗以后,心里所感到的一种目的意识,能使我们的精神生活更丰富和扩大起来的那一种文学上的效用。”孙绍振先生认为,审智散文“并不拒绝感性,又不完全依赖于感情,诉诸于智性,又不同于纯粹的智性抽象”。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以鲁迅、周作人、林语堂等为代表的作家通过杂文、漫笔等形式寻找智性表达,可以说是文化散文的发轫。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学者散文、文化散文兴起,这一类散文更强调对时代征候的把握和判断,思想容量大、信息含量高、哲思意味强,显示出知识分子关注现实问题、参与文化交流的新趋向。从这个角度而言,《样范》是一部述评式文化散文集,夹叙夹议,半描摹半阐述,半评点半抒情,类似散文但比散文刚,近于杂文又比杂文柔,综合性较强,即所谓“智情合致”,也可称为“智情合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