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韬奋、胡愈之的交谊
《生活》周刊是由黄炎培主持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的,旨在“传播职业教育消息”,由邹韬奋任主编。他是一位爱国的出版家,与胡愈之早已相知,但“九一八事变”后两人才得以谋面。这时候,胡愈之刚刚发表《莫斯科印象记》,邹韬奋读后激赏,遂约请胡愈之写稿,此后,胡愈之在《生活》周刊上发表了许多关于国际问题评论和国内问题的述评,如《大众利益和政治》《革命的人生观》《廉洁论》等,并大声疾呼抗日救亡。在胡愈之的影响下,《生活》周刊的政治色彩越来越浓,立场亦愈鲜明而激进了。
因《莫斯科印象记》一书的出版,邹韬奋与胡愈之两位新闻斗士才正式缔交。1931年1月下旬,流亡三年的胡愈之在回国途中访问莫斯科。当时,从事世界语事业的人,互相视为同志和朋友。首次单独访问苏联的胡愈之并不孤单,他在苏联世界语者的帮助下,在此停留七天,访问了工厂、农场、学校、托儿所、商场等,所到之处,皆受到热情友好的接待。
胡愈之回国后将他在莫斯科访问七天的见闻和感受写成《莫斯科印象记》一书。此系应新生命书店老板之约,在《社会与教育》杂志上每周连载,宣传了“十月革命”后苏联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内容丰富新鲜、文笔流畅优美而备受读者欢迎,使杂志销售陡增,遂被辑为单行本出版。从1931年8月到1932年10月,一共再版五次。鲁迅先生对这本书也表示赞赏:“……这一年内,也遇到了两部不必用心戒备,居然看完了的书,一是胡愈之先生的《莫斯科印象记》,一就是这《苏联见闻录》。”国民党后来注意到此书,加以封禁,但在香港、南洋翻印出版的还很多。
多年以后,陈原回忆说:“(《莫斯科印象记》)印成单行本的时候,我们这些青年人,彼此争相走告。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书屋》2025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