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歌到国歌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中华大地。而国民政府却不作为,许多有识之士走上街头宣传抗日救亡。此时,民众迫切需要能够唤醒民族觉悟的音乐。
1935年,上海电通公司筹拍影片《风云儿女》,讲述一群时代风云儿女奔赴抗战前线的故事,激励人们英勇抗战。电影公司邀请湖南籍爱国诗人、剧作家田汉为影片写主题歌。田汉以他创作的一首题为《万里长城》的诗为基础,写出了《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并请好友聂耳作曲。来自云南的音乐青年聂耳为之谱曲时,正值他生命中最为激情燃烧的岁月。
出身贫寒的聂耳,从小在社会底层挣扎,少年时当过小职员、琴师,甚至曾流浪街头。这些经历让聂耳对社会的不公有着切肤之痛。他将自己的愤怒和民族的抗争融入音乐,创作了一系列抗战歌曲。《义勇军进行曲》是其中最为经典的一首。
田汉的歌词直接而激昂:“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聂耳则用激昂紧凑的旋律,为这首歌注入了澎湃汹涌的力量。
在创作过程中,田汉和聂耳都注入了极多极深的个人情感。田汉作词时,正因为投身于左翼戏剧而被当局通缉,他在隐秘住所中完成了《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深切忧虑和慷慨激昂的斗志。聂耳则在短短几天内完成作曲工作,几乎没日没夜地调整旋律,只为让这首歌更加铿锵有力。后来,他感慨地说:“这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次创作,因为它属于全中国人民。”
1935年,《义勇军进行曲》作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面世。影片上映后,这首歌迅速在全国范围内传唱开来,工人、学生、农民甚至军人都能随口哼唱。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书屋》2025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