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用贯通答好“党性三问”
作者 陈希琳
发表于 2025年3月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新时代新征程,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尤为重要。《如何修炼好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心学”》一书,以其独特的理论视角和深邃的思考架构,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共产党人精神世界的大门。这本书不是简单的理论说教,而是一次叩问初心的精神之旅,带领读者在理论和实践的交融中,探寻共产党人精神力量的源泉。

追根溯源讲解“是什么”:对传统文化的融通激活

什么是共产党人的“心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

“放眼现今世界,最管用、最智慧、最迷人的课,当属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课。”《如何修炼好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心学”》的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专职副书记、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秘书长薛伟江。对于这本书的写作初心,他表示,目前,党员领导干部正迫切期待着能从坚实的学术基础、深远的历史维度、开阔的国际视野和鲜活的实践导向4个方面,对党性修养理论作出更科学化、中国化、时代化、生活化的阐发。这本书致力于回应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理论需求,特别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角阐发党性修养理论,让党性修养的话语更加贴近大众生活,成为党员领导干部开启智慧、心向往之的幸福之道。

中国共产党人的“心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经验总结,它具有坚实的学术体系和范畴体系支撑,是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的话语体系和学术体系的基础。《如何修炼好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心学”》一书创新性地将中国哲学基本范畴体系与党性修养基本范畴体系进行对比,在“四个一致”的阐发上进行了创造性的构架:党性修养理论所包括的理论修养、宗旨意识(思想道德)修养、知识修养、纪律修养、作风修养和政治修养6部分内容,相应地包含道路与理论、初心与党性、正气与能力、忠诚与守信、政德与践行、命运与使命等6对核心范畴。

本文刊登于《经济》2025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