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与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交织激荡的当下,数字技术已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血脉,成为重塑发展模式、推动生产力跃升的关键力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高瞻远瞩,提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为我国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清晰而坚定的方向。数实融合,不仅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应时之举,更是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抉择。
数实融合是时代浪潮下的战略抉择
从全球视野审视,数字经济正以汹涌澎湃之势重塑世界经济版图。美国凭借在数字技术研发、互联网巨头引领等方面的优势,持续巩固其在全球数字经济领域的领先地位;德国大力推进“工业4.0”战略,以智能制造为核心,将数字技术深度嵌入制造业,提升产业竞争力;我国数字经济同样成绩斐然,2023年规模达59.6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占GDP比重为47.5%,数字经济已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
实体经济作为国家经济的根基,承载着就业、创新和民生保障的重任。然而,传统实体经济在发展进程中面临诸多瓶颈,如生产效率低下、资源配置不合理、创新驱动力不足等。数字经济的异军突起,为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曙光。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能够实现生产流程的智能化再造、供应链的精准协同以及服务的个性化定制,从而显著提升实体经济的质量与效益,增强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例如,在制造业领域,数字化转型使生产过程更加透明可控,企业能够依据市场需求实时调整生产计划,实现精益生产,有效降低成本。同时,数字技术还催生了一系列新兴商业模式和业态,如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共享经济等,为实体经济注入了全新活力。
数实融合是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引擎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数实融合作为催生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在多个维度上为其提供了澎湃动力。
数实融合驱动突破性科技创新。数实融合在推动突破性科技创新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科研数据的获取、分析与处理变得更加高效便捷,大大加速了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进程。以人工智能在药物研发领域的应用为例,它能够快速筛选海量化合物,精准预测药物活性和副作用,将新药研发周期从传统的平均10年-15年大幅缩短至5年-7年,成本降低30%-50%。同时,数字技术打破了学科与领域之间的壁垒,促进了跨学科的交叉融合,为突破性科技创新营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例如,在材料科学领域,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能够快速发现新型材料的性能规律,加速新型材料的研发进程。
数实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数实融合为其注入了强大动能。在农业领域,借助物联网、大数据、卫星遥感等技术,实现了精准种植、智能灌溉、农产品溯源等,大幅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与质量,保障了农产品的安全。例如,在黑龙江的现代化农场,通过无人机和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肥力和作物生长状况,实现精准施肥和灌溉,农作物产量有所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升30%。在制造业领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让企业能够实现柔性生产、个性化定制,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