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交通物流全流程降本提质增效
作者 杨凯
发表于 2025年3月

交通物流作为支撑现代物流体系发展的重要基础,其降本提质增效成为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重要手段。2024年11月9日,交通运输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计划》,提出:“到2027年,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取得显著成效,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力争降低至13.5%左右”,标志着我国物流现代化进程进入系统化攻坚阶段。本文聚焦基础设施协同、运输结构优化、技术动能培育、服务模式升级和产业生态构建五大维度,提出助力我国交通物流全流程降本提质增效的实施路径。

强基固本:建立高效协同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现代物流体系发展的根基在于基础设施网络的立体化构建与高效化协同。当前亟需通过公铁水空多向发力,优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布局,完善“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体系。

统筹优化交通物流枢纽建设,促进全社会物流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深入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和国家综合货运枢纽建设,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结构和功能短板,充分发挥交通基础设施的规模经济效应,降低物流成本。加强交通物流枢纽集疏设施及联运建设,促进铁路、公路、水运、航空枢纽在运输环节的有效衔接,实现枢纽间干线运输的高效协同,提升货物中转效率。

完善公铁水空运输网络,形成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的硬联通基础。提升铁路主干通道货物运输能力,深度激活既有铁路路网运输潜能;完善内河水运网络联通,加快“四纵四横两网”国家高等级航道建设,推进干线航道扩能升级,充分挖掘内河运输降本优势;持续优化公路网络布局,推进国道、省道的升级改造,发展农村公路网络,促进城乡交通物流一体化;拓展国内国际航线网络覆盖范围,促进航空运输服务向更广泛区域延伸。

加快交通物流基础设施联网补网强链。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形成“通道+枢纽+网络”的立体运行架构,使基础设施的物理连接转化为全链条的流通效率。深入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聚焦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方式的深度衔接,通过枢纽节点功能升级和多式联运标准统一,消除跨运输方式转换的“制度性摩擦”和“技术性梗阻”。

结构调整:优化运输组织模式的创新实践

现代物流体系的高效运转依赖于运输组织模式的系统性变革。当前需着力破解运输方式协同不足、集疏运衔接不畅、多式联运效率低下等结构性矛盾,构建“干线集散高效化、支线转运无缝化”的现代运输组织体系。

推进运输方式转变,实现运输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科学有序推进大宗货物和中长距离公路运输向铁路、水路运输方式转移,疏解公路干线运输负荷。优化铁路货运组织模式,提升航道通航能力,开发定制化货运产品,通过完善铁路货运价格灵活调整机制与航道优先通行制度,吸引更多大宗货物选择铁路、水路运输;推进货物运输“散改集”,提升货物运输效率与安全性。

本文刊登于《经济》2025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