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是国民经济的“筋络”,其效率直接关系到实体经济运行质量,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提升产业链韧性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我国物流成本实现了稳步下降,但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显著差距,依然存在成本较高、效率较低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物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密集出台了《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提出“到202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力争降至13.5%左右”的目标。为实现这一阶段性目标,目前需要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性破解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的深层矛盾。
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现状与特征
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整体上呈现“需求回暖、成本下降、收入回升”的基本特征。全国社会物流总额稳健增长,物流效率也取得了显著提升,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呈下降趋势,物流行业在降本增效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
总量扩张与效率提升并存。第一,物流需求回暖。依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数据,当前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增速提升,各细分领域普遍增长,再生资源和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表现亮眼。202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360.6万亿元,自2010年以来规模逐步扩张;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8%,增速比2023年提高0.6个百分点,但增速整体上呈减缓趋势。从各细分领域来看,2024年工业品物流总额占比为88%,同比增长5.8%,常年占据主导地位;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同比增长15.7%,在各细分领域中增速最快;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增长也实现了较快的6.7%,增长潜力显著。
第二,物流成本下降,物流运行效率呈改善趋势。一是物流总费用增速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2024年我国的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9.0万亿元,同比增长4.1%,低于社会物流总额的增速。其中,运输费用同比增长5.0%;保管费用同比增长3.8%;管理费用同比增长1.3%。从物流的历年费用结构上来看,运输、保管和管理等三大费用基本保持了较为稳定的结构,基本维持在55%、35%和15%左右的水平。二是从物流效率来看,我国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正呈现稳步下降的趋势。2024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1%,分别比2023年和2019年(疫情前)回落0.3和0.6个百分点。根据国家统计局及行业研究的历年数据,我国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逐年下降。
第三,物流业总收入增速回升。2024年,我国物流业总收入同比增长4.9%,增速比2023年高1个百分点,较2024年的物流总费用增速4.1%高出了0.8个百分点。从长期来看,我国物流业总收入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超过10万亿元,2023年达到13.20万亿元,2024年进一步增长至13.8万亿元。
数智化转型初显成效。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正对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推动了物流业效率提升,降低了运营成本,增强了物流服务的质量和可靠性。宁波舟山港引入先进的智能调度系统,通过“海铁联运”与“中欧快航”结合,货物在途时间缩短30%,成本下降20%,大幅提升了港口的运营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通过数智化技术,2024年,我国冷链物流业的效率得到提高,冷链物流通过数字化温控技术,使损耗率降至5%以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