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6日下午3时,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在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就发展改革、财政预算、商务、金融证券等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在记者会上,潘功胜表示,将择机降准降息。“目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平均为6.6%,还有下行空间,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资金利率也有下行空间。”
记者会举行当天,A股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分别上涨1.17%、1.77%;港股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分别上涨3.29%、5.40%。
同时,潘功胜表示,研究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重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融资、促进消费和稳定外贸。
在记者会现场,潘功胜披露了两项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举措。
一是会同证监会、科技部等部门,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等三类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丰富科技创新债券的产品体系。
二是优化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再贷款规模将从目前的5000亿元扩大到8000亿元至1万亿元,降低再贷款利率,扩大再贷款支持范围。
前述政策介绍完毕,潘功胜特别补充,“我们欢迎国际投资者投资中国的科技企业,反对将市场化的投资行为工具化、政治化,反对设置不正当的投资壁垒。”
此外,潘功胜介绍了央行在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方面的工作。
在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处置方面,与2023年初相比,2024年末约40%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已退出融资平台序列;融资平台经营性金融债务规模为14.8万亿元,较2023年初下降25%左右。
货币宽松:择机降准降息,研究创设新工具
2025年货币政策如何安排?降准降息何时落地?
前述记者会上,潘功胜释放了关于降准降息的最新消息。
“今年,我们将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降准降息,昨天(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讲得十分清楚。”潘功胜表示。
目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平均为6.6%,还有下行空间,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资金利率也有下行空间。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指出,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
同时,《报告》强调,出台实施政策要能早则早、宁早勿晚,与各种不确定性抢时间,看准了就一次性给足,提高政策实效。为此,多位市场人士分析认为,预计降准降息等举措可能在一季度末或二季度落地。
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上,央行将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