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政府工作报告透露哪些信号?
作者 邹碧颖 孙颖妮
发表于 2025年3月
3月5日上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图/新华

2025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定在5%左右;CPI(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赤字规模5.66万亿元;2025年,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其中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拟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重点用于投资建设、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今年合计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11.86万亿元。

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2025年的宏观政策目标与工作。李强指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既是稳就业、防风险、惠民生的需要,也有经济增长潜力和有利条件支撑,并与中长期发展目标相衔接,突出迎难而上、奋发有为的鲜明导向。“实现这些目标很不容易,必须付出艰苦努力。”

2025年,国际环境愈发复杂严峻,关税壁垒增多等因素,可能对中国贸易、科技造成更大冲击。国内则是有效需求不足、消费不振。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民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布局重点放在了促消费、扩内需、兴科技、培育未来产业等方面。同时,亦回应了社会热点,提出优化药品集采政策,强化质量评估和监管等等。

多位经济学家向《财经》表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GDP增速、CPI、赤字率等数字目标符合此前市场预期。由于2024年底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经提前释明风向,此次文件表述基本符合市场预期。狭义财政赤字率4%,有明显的突破,符合当前产能供过于求、内需不足,急需政府通过加杠杆扩大支出、对冲经济下行风险的总任务和要求。

3000亿元支持以旧换新

特朗普加码关税政策后,中国如何应对出口下滑风险?如何扩内需保经济?刺激政策的规模会有多大?这都是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最受市场关注的话题。长江商学院会计与金融学教授、投资研究中心主任刘劲向《财经》表示,美国此前对中国征收的进口关税水平在25%左右,近期加20%后是45%。要克服如此高的关税壁垒,中国制造通过降成本维持竞争力比较困难。尤其是特朗普同时还对墨西哥、加拿大加征关税,对中国的中间品出口也会造成一定影响。

2024年出口拉动中国GDP增长1.5个百分点。出口如若下滑,2025年实现5%左右的增长目标,势必面临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三驾马车”中的消费与投资格外重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更好结合,加快补上内需特别是消费短板,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张燕生向《财经》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扩大内需战略摆在首要位置,把提振消费摆在重要位置,这是经济学界期盼的一个重大战略转变。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举措包括,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这是2024年政策延续。去年9月,国家明确安排15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两新”)。而在今年2月初,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介绍,中央财政已预下达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首批资金810亿元。扩围,支持汽车、家电、家装、电动自行车和手机等数码产品以旧换新。

华泰资产首席经济学家王军向《财经》表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大力提振消费,呼应了市场关切和民众期待,体现了政策的民生导向,对改善居民与市场预期有非常积极的提振作用。

本文刊登于《财经》2025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