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加征关税。2月13日,特朗普签署备忘录,宣布美国将对所有贸易伙伴实施“对等关税”政策。该政策旨在使美国对各国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税率与这些国家对美国产品征收的关税税率相等。2月26日,特朗普宣称将从4月2日起对欧盟征收25%的关税。2月27日,特朗普表示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的25%关税将从3月4日起实施,同时在已加10%的基础上再对中国加征10%。
当地时间3月4日,特朗普对墨西哥和加拿大征收25%关税的决定正式生效。时任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当天宣布即日起对美国征收报复性关税,墨西哥总统辛鲍姆也表示于3月9日宣布相应措施。
特朗普一直认为关税政策是一把“有力武器”,可以减少贸易逆差,保护美国制造业,并通过关税手段实现诸如边境安全等更广泛的政策目标。
然而,本文发现2018年中美贸易战的后果是中美两国之间的直接贸易有所下降,但两国的全球贸易总值和全球贸易差额并没有受到影响,两国的直接贸易额转移到了其他经济体。
在2018年贸易战期间,中国企业可以通过转口贸易、出海到墨西哥和东盟等地建厂绕开美国关税。但如果美国全面加征关税,这一策略的效用将减低,甚至失效。在美国全面加征关税的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出海策略应该从单一的规避美国关税模式向“跟着客户走”和“朝着市场走”演变,以维持出口市场份额和开拓新兴市场。
特朗普为什么要发动贸易战?
2018年特朗普政府首次对中国发动贸易战,而2025年再次上台后,又对中国、加拿大、墨西哥、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加征关税,这表明特朗普对外贸易政策的延续性和深层次目标。
特朗普发动贸易战的最首要原因是美国的长期巨额贸易逆差。目前,美国是世界最大贸易逆差国。图1是美国近十年贸易逆差。2024年逆差1.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3.19%,创历史最高。美国的贸易逆差自从2021年起一直维持在1万亿美元以上。
图1:近十年美国货物贸易逆差

表1是近十年美国与主要经济体贸易差额。2024年,美国对中国大陆的贸易逆差2954亿美元,中国仍然是美国贸易逆差的最大来源地,其次是欧盟、东盟、墨西哥、日本、加拿大等经济体。
表1:近十年美国与主要经济体货物贸易差额

美国长期对中国保持巨额贸易逆差。2018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高达4198亿美元,而2024年仍然维持在3000亿美元左右。特朗普政府认为,贸易逆差反映了不公平贸易,中国通过倾销、补贴、强制技术转让等手段削弱了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类似地,美国也长期对欧盟、墨西哥、加拿大保持大量贸易逆差。特朗普政府希望通过对这些经济体加征关税,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
特朗普发动贸易战的另一目的是保护本土产业。特朗普政府希望通过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提高外国商品价格,迫使企业将生产转移回美国,从而振兴本土制造业。另外,特朗普认为,中国等国政府对本国企业提供巨额补贴,导致美国的钢铁、铝、光伏、半导体等产业受到冲击。高关税可以限制这些外国企业的竞争,保护美国企业。
特朗普发动贸易战还有国内政治和地缘战略方面的考量。特朗普的主要支持者包括美国的蓝领工人、农民和制造业工人,他们在全球化过程中受到严重冲击。通过贸易战,特朗普可以向这些选民证明,他正在兑现“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的承诺,保护美国就业。特朗普认为中国在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的崛起对美国的全球霸权构成挑战,因此通过贸易战、科技战等方式对中国施压,试图延缓中国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