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全国两会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汽车产品、电子产品、家居产品等消费升级,促进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厨卫“焕新”。
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将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上,以消费提振畅通经济循环,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促消费”成为2025年全国两会的热词。各地纷纷推出各种务实提振消费的措施。
2月20日,广东发布了《广东省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月19日,湖北省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中华美食荟”暨湖北服务消费季活动。2月12日,黑龙江印发《黑龙江省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同一日,山东省委书记、省长一起参加省提振消费工作大会。2月7日,深圳发布《2025年“提振消费 扩大内需 营造放心消费环境”若干措施》。湖南、北京等多地亦推出各式各样的创新举措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热点。
过去的2024年,有效需求不足成为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比2023年(7.2%)回落3.7个百分点,全年消费整体呈回落态势。2024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为2.2个百分点,较2023年回落2.1个百分点,也低于2017年至2019年3.9%的均值水平。
2024年,外贸对经济增长发挥了较强支撑作用。出口增长7.1%。然而,2025年,特朗普扬起“关税大棒”,多位专家和机构预计,2025年中国出口增速下行风险较大。外需面临挑战,2025年中国经济若保持5%的增速,必须全方位扩内需,而扩消费则是关键。
从上述中央到地方的系列举措可以看到,促消费将是2025年宏观经济政策发力的重点。去年底举行的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就如何扩消费深入讨论。全国政协委员、来伊份总裁郁瑞芬建议,发挥地方财政职能扩大内需,通过资金统筹机制创新、县域经济提升工程来构建可持续的消费促进机制。同时,规范电商经营行为,促进消费商业生态健康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汕头超声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工艺高级工程师黄贵松建议,扩大政府惠民消费券适用行业范围,优化发放方式。“政府消费券除了在支付环节给消费者带来实惠外,应将部分补贴额度发放给生产端企业,以此鼓励企业优化生产流程,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银发经济产业链长、业态多元。多位代表委员认为,智慧养老、银发文旅等将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新支点。全国政协委员、广东财经大学副校长鲁晓明建议,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发展老年教育的格局,丰富老年教育产品供给,将老年教育下沉到各个社区或者居民委员会,让老年人实现就近多元化的教育,更大力度释放银发经济潜力。
在多位专家看来,将促消费作为宏观经济政策发力重点,不只是应对风险和外部冲击的一时之策,还是适应中国新的发展阶段、满足民众美好生活需要以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长远之策。
据了解,一直以来,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居民的消费率明显偏低,消费压抑现象较为明显。2023年居民消费率为55.6%,同期美国为81.3%,日本和韩国则分别为75.4%、67.8%。万博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团队研究发现,2019年-2023年,美国零售业销售总额增长了33%,相当于增加了三分之一个美国市场,同期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仅增长了15%。
滕泰认为,研究数据显示,中国消费需求不足也传导至生产环节和就业环节,消费增长乏力必然导致企业销售放缓,收入增速放缓,新订单减少,库存增加、效益下降。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营业利润,从2022年7月以后到2024年10月的27个月中,已经累计出现19个月的负增长。消费低迷导致市场疲软,企业营收和利润下降甚至出现亏损,引发失业率上升,尤其是年轻人就业形势变差,劳动者收入下降,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进一步受损。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历史和国际经验表明,一国经济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消费数量和质量的提升将成为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应加快转向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这既是中国经济增长驱动力量发生变化后的必然选择,也将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扩消费怎么干已成为中央到地方政府思考的重要课题。
短期举措:创新消费场景,增加补贴
夜晚的长沙,生机蓬勃,步行街甚至比白天更喧闹,这里有满满烟火气的各式夜宵摊,也有24小时书店、“不打烊”健身房等新消费场景。传统与新潮碰撞的五一商圈,还有各种非遗民俗与国风表演等夜游项目。
如今,“夜经济”已经是长沙的特色消费场景,成为提振长沙经济的“金钥匙”。近年来,培育更多有“烟火气、湖南味、国际范”的消费新场景,长沙的“新消费之都”正在崛起。
不仅是长沙,当前各地促消费举措中,创新打造各式各样的消费新场景已经成为主流。
去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发布了一个推动消费新场景的文件——《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提出围绕居民吃穿住用行等传统消费和服务消费,培育一批带动性广、显示度高的消费新场景,推广一批特色鲜明、市场引领突出的典型案例,支持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消费端领军企业,推动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不断涌现。
今年2月1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提振消费有关工作。会议提出,强化消费品牌引领,支持新型消费加快发展,促进“人工智能+消费”、健康消费等,持续打造消费新产品新场景新热点。
在业内人士看来,消费新场景是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的系统集成,例如现在很火的体验式、潮流式消费,充分融合娱乐、策展、潮玩等内容,年轻人通过这种消费方式互动、沟通、分享,收获的不仅是一件商品、一次服务,还有更多的情感满足。
除了创新消费场景,“以旧换新”活动也是2025年各地促消费的重点举措。去年下半年以来,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实施,对消费拉动作用较为明显。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央向地方下达了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各地积极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在政策推动之下,2024年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2.3%,比上年加快11.8个百分点。
2025年开始,“以旧换新”补贴政策首次扩围至消费电子行业,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手环等三类数码产品,在限额之内按产品销售价格的15%给予补贴。今年1月,中央财政已经预下达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首批资金810亿元。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副主席闫衍认为,2025年应继续发挥“两新”“两重”对消费和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加大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进一步扩围以旧换新的领域。
扩大消费最终需要解决的是居民消费能力的问题,提高收入十分关键。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建议,2025年要加大对特定群体的补助和支持,以提高其抗风险能力并提振消费:对于待业大学生和失业青年群体,可考虑直接发放补贴助其度过过渡期,以及通过企业用工补贴的方式增加就业岗位;对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领取待遇人员,尤其是农村老人群体,有必要提高发放标准;对于二孩及多孩家庭发放生育补贴。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袁海霞建议,短期来看,提高居民收入还可通过现金补贴或数字货币帮助居民部门修复资产负债表,促进终端消费与企业生产、投资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