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化学:从实践中炼出的智慧
作者 马明亮
发表于 2025年3月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化学作为一门探索物质性质、结构、变化规律及与能量关系的学科,虽未以现代意义上的“化学”之名独立成科,但其精髓早已深深根植于古代文明的沃土之中,融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炼丹制药的炉火旁到农耕渔猎的田野间,无处不彰显着古人从实践中淬炼出的化学智慧。回首历史,制造不同青铜器所采用的不同配方,以及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及的“野马也、尘埃也”其实就是科学术语中的气溶胶等物质,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化学的结晶。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山川秀美,物产丰饶,大自然慷慨地赐予了先民们探索世界的无尽素材。从最早的火的使用到陶器的烧制,再到青铜器的铸造,每一次技术的飞跃都是对自然界物质变化规律的深刻领悟与巧妙应用。在这些看似简单的日常活动中,蕴含了化学变化的基本原理,标志着人类智慧的觉醒与化学实践的初步形成。

炼丹术

谈及中国古代化学,炼丹术无疑是最为引人注目的篇章。它起源于先秦,盛行于汉唐,直至明清仍余韵不绝。炼丹家以长生不老、羽化登仙为终极目标,通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尝试将普通物质转化为具有神奇功效的“仙丹”。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不仅积累了大量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推动了火药的发明、金属的冶炼以及药物的研发,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葛洪的《抱朴子内篇》中的《金丹》篇中说道:“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这是古代炼丹术在化学上的一项伟大创造。

火药的发明是炼丹术最为著名的“副产品”之一。炼丹家在追求长生不老药的过程中,尝试将硫磺、木炭、硝石等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以期产生新的神奇效果。不料,这一混合物在特定条件下竟能发生剧烈爆炸,这便是火药的雏形。火药的发现不仅改变了战争的形态,也促进了采矿、冶金等行业的发展,其背后的化学原理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本文刊登于《科学之友》2025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