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自然:让幼儿玩在自然、学在自然
感知先行,培养科学精神
自然界万物都是教育教学的活教材。我国学前教育指导性文件不断强调自然对于幼儿的教育价值,鼓励幼儿通过亲近自然、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学习探究。
在“孵小鸡”这一亲自然课程系列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分享生活经验,了解到孵小鸡需要母鸡。然而,幼儿园里没有母鸡,无法直接利用母鸡进行孵化。这时,幼儿提出了孵蛋器这一工具。母鸡孵蛋这一过程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而使用孵蛋器则成为他们探索科学知识的全新体验。如何用孵蛋器把鸡蛋孵化成小鸡,激发了幼儿对生命科学的探秘兴趣。在探索过程中,幼儿对孵蛋器有了新的认知。于是,幼儿从家中带来鸡蛋进行孵化,但这些鸡蛋最终都没有孵出小鸡。那么,究竟什么样的鸡蛋才能成功孵出小鸡呢?幼儿们开始积极讨论,提出各种假设。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们开始尝试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寻找答案。最终,他们了解到只有经过受精的鸡蛋才有可能成功孵出小鸡,而鸡蛋的新鲜程度、存放条件等也会影响孵化成功率。这次经历让幼儿们深刻体会到了科学探索的乐趣和意义。
操作为本,提高探究能力
STEM教育(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是“做中学”理念的进一步深化,教师应该重点引导幼儿关注“怎么做”,而非“做什么”,不仅强调“做”,还要有“做”的思路。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科学之友》2025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