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在国内各个幼儿园的深入实施,观察成为幼儿教师首要提升的技能。观察是了解幼儿最直接的途径,观察的目的是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完善教育策略,从而激发幼儿学习。
观察记录已成为幼儿园教师不可或缺的技能,记录方式与内容直接反映了教师的关注焦点。在不断尝试各种记录方式的过程中,教师要持续探索、实践并加以改进。
“有备而战,战无不胜”:观察前的准备
不做没有把握的事情,不打没有准备的仗。观察也是如此,教师在每个学期开学前都制定了观察方案,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具体行为。例如,最初教师想观察幼儿对区域游戏的选择和性格的关系,于是制定了以下观察方案。
主题名称: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的行为表现。
观察起因:通过上学期对幼儿的观察,发现幼儿对区域游戏的选择与性格有密切关系。例如,性格较内向的幼儿选择手工区比较多,性格外向的幼儿选择建构区、角色扮演区较多。所以,针对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的行为表现进行两个月的观察,探讨两者之间的关联。
观察对象:全班幼儿。
观察目的:探究幼儿区域游戏的选择和幼儿的行为特征、性格的关联。
观察方法:检核表记录法、事件取样法、分析评定法。
观察内容: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特征,例如无所事事行为、旁观者行为、单独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
幼儿区域游戏的选择:生活区、益智区、美工区、图书区、建构区、角色扮演区。
观察策略(一个月以上的持续性观察):制定观察计划、观察记录表、幼儿游戏行为检核表。每天记录区域游戏中幼儿的行为表现。每月对幼儿的记录表进行分析。两个月后统计分析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的行为表现与选择。
观察方案的制定是否有效,只有在实践观察中才能检验。方案制定好后,教师需要用每日观察记录呈现幼儿的游戏情况。观察记录是教师观察后的改进依据,任何没有数据的研究都是不科学、不严谨的。检核表是最快速的记录方式,在检核表中,教师需要表明幼儿的行为类型和游戏的选择或行为表现。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观察中的疑问
在观察实施的首日,教师就遇到了一个难题:如何准确区分平行游戏和联合游戏?在观察过程中,教师注意到一些幼儿与同伴之间存在交流和互动,那么这些行为究竟应归类为哪种游戏形式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查阅了相关书籍和资料,发现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存在共同的游戏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