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健康:日常生活中的医院感染防控
什么是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或出院后所发生的感染。这些感染并非在患者入院前就存在,通常在患者入院后48小时内发生。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新生儿的单纯疱疹和弓形体病,如果在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会被视为产前感染。
根据感染的途径,可以分为两类:社区获得性感染和医院获得性感染。社区获得性感染是指患者在入院前就已存在的感染,而医院获得性感染则是指在住院期间或出院后所发生的感染。医院感染的来源可能包括患者、医护人员、环境物体或医疗设备。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手部传播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的手部如果不进行适当的清洁和消毒,就可能成为传播感染源的媒介。此外,通过医疗设备、空气、水、食物和物体表面等途径也可能传播感染。有时,患者的免疫系统受损或异常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医疗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建立了一套病例报告系统,一旦发现有可能是感染的病例,系统会及时填写报告卡并上报。第二,对感染源和感染途径进行查找和控制,同时优化患者管理和医疗器械的消毒标准,以降低感染风险。第三,对多重耐药菌的感染也进行了特别的关注和防控。通过接触隔离、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等手段,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
了解医院感染的定义、类型和传播途径,对于个人和医疗机构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增强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科学之友》2025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