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海”竞赛:在竞争中前行的卫星通信技术
作者 于晓乐 倪大宁
发表于 2025年3月

第一条跨大西洋海底电缆,让通信迈入新时代

随着十八世纪工业革命的发展,欧洲和北美之间的通信变得日益重要。但往来于两地之间的船舶需要10天左右的时间,采用传统运送邮件的通信方式根本无法满足商业人士、政府机构等各行各业人士的需求。随着1858年大西洋电报公司成功铺设了第一条跨大西洋的海底电报电缆,人类的远距离通信迈入了新时代。奥地利作家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一书中评价道,“从这一刻起,整个地球跳动着同一颗心脏。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能同时从地球的一端听到、看到、了解到地球的另一端。人类以自身的创造力,变得像神一样无处不在。多么美好!”

但当时的通信效率非常低,最开始每小时只能传输几个单词。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在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和英国邮政局的努力下,第一代跨大西洋电话电缆(TAT-1)在1956年得以成功铺设,能够同时提供36路国际电话业务。

太空中的卫星,让通讯大步跨越

卫星产业界的人此时看到了商机。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贝尔实验室的约翰·皮尔斯在1955年发表的一篇题为《轨道无线电中继》的文章中分析认为,如果能通过卫星实现30倍于TAT-1海底电缆的通信容量,这岂不是能形成一笔10亿美元的生意?约翰·皮尔斯绝不是一个空谈者,他后来还身体力行,在贝尔实验室主导了“电视卫星一号”(Telstar1)的研发,被誉为“通信卫星之父”。

本文刊登于《军事文摘·科学少年》2025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