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世界航天会有哪些新鲜事儿?
作者 于远航
发表于 2025年3月

载人航天关注地月

全球载人航天事业在2025年将稳步发展。国际空间站、中国空间站会维持常态化运营,俄罗斯航天员计划将单次任务时间延长至7~9个月,多样化太空实验将为人类更长时间驻留太空、改善太空生活质量贡献力量。印度即将开展“加甘扬”飞船首次无人试飞,为实现印度航天员飞天、建设印度空间站作准备。

值得关注的是,载人航天将在这一年里增添更浓厚的私营商业色彩。在近地轨道方面,美国瓦斯特航天公司的“避风港1号”单舱空间站准备发射,竞争“首个商业空间站”的荣誉,设计为太空游客提供长达30天的难忘之旅。以此为基础,该公司正在设计、筹建“避风港2号”多舱空间站。

美国宇航局和内华达山脉公司合作开发的“追梦者”航天飞机有望于2025年5月首次前往国际空间站,借助垂直起飞、水平着陆模式,显著拓展天地任务窗口,提供更强大的应急返回能力。得益于更大的升阻比,预计“追梦者”的再入过载明显降低,改进型有利于航天员更安全地返回地球。

公理太空公司与SpaceX公司合作推进为期两周的“公理-4”商业载人航天任务,使用载人龙飞船将4人送往国际空间站,包括首位印度访客。SpaceX公司还将实施前进-2项目,帮助4名太空游客完成首次飞越极地的载人轨道任务。预计3~5天内,太空游客将透过载人“龙”飞船改装的穹顶,在425~450千米高度轨道上领略极地风光,完成一些太空实验。

我国新型飞船有望“大展身手”。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研制的轻舟货运飞船初样船计划于2025年9月飞天,具备27立方米空间和超过1.8吨上行货物能力。紫薇科技的B300系列货运飞船计划执行3次留轨版和1次返回版任务。其中,留轨版飞船设计在轨运行1年以上,智能货舱管理系统和柔性载货空间支持飞船具有300千克载货能力。

在地月空间方面,美国“阿尔忒弥斯-2”载人绕月任务从原计划的2025年9月推迟到2026年4月发射,但或许会迎来另一项多国参与的大工程——名为“门户”的月球轨道空间站初期部署。

深空探测满怀期待

2025年,国际各方计划开展一系列深空探测任务,亮点很多。除了探索大潮持续涌动的新一轮月球任务外,火星、小行星、太阳等均会迎来人类的“新使者”。

1月中旬,日本ispace公司的第二个月球着陆器“坚毅号”、美国萤火虫航天公司的首个月面着陆器“蓝色幽灵号”搭乘同一枚猎鹰9火箭前往月球。根据任务规划“,蓝色幽灵号”将在地球轨道分离,经过25天地月转移轨道飞行后,进入月球轨道运行半个月左右,择机落月。而在“蓝色幽灵号”分离后,火箭第二级会再次点火,将“坚毅号”送入低能量转移轨道,其落月时间预计在发射四五个月后。

2月,美国宇航局的“月球开拓者”轨道器和直觉机器公司的新星-C型“雅典娜号”着陆器有望结伴飞往月球。“月球开拓者”将在绕月过程中绘制水冰资源分布状态图,而“雅典娜号”计划开展月球极地水冰资源勘测、开采试验。

美国航天机器人公司2025年将尝试部署“狮鹫号”月球着陆器前往月球南极诺毕尔环形山。美国逃逸和等离子体加速动力学探测器暂定于2025年春季发射。美国宇航局形容其为“第一次前往红色星球的多航天器轨道科学任务”。由火箭实验室公司制造的两颗分别名为“蓝色”和“金色”的火星轨道小卫星,将用于观察太阳风和火星大气的相互作用,特别是火星磁层和高层大气中的微观粒子变化。

2025年,我国深空探测任务将迎来“重头戏”——“天问二号”任务。探测器将前往4000万千米外的2016H03近地小行星,开展伴飞探测、采样,并将样本送回地球。未来,该探测器还将执行更遥远的彗星探测任务。

欧空局“赫拉”探测器预计会在2025年3月掠过火星,重点观测火卫二,并借力继续前往双小行星,细致观测之前美国探测器撞击小行星的效果。

随着太阳活动进入高潮期,美国宇航局计划在2025年9月发射星际测绘和加速探测器。它将飞往日地拉格朗日L1点,研究日光层,即太阳风形成的“磁泡”,分析太阳风与太阳系外粒子的相互作用。

放眼更遥远的宇宙,2025年人类有望拥有更精细的“天眼”。美国宇航局准备发射“宇宙历史、再电离时代和冰探测器分光光度计”。这台空间望远镜将首次以102种颜色绘制全天红外图,帮助人类解答从宇宙诞生到行星的水和生命起源等诸多深奥问题。

本文刊登于《军事文摘·科学少年》2025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