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欧洲大学传媒教育数字化共享学习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它从政府主导下的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到后来的深化与拓展,既展现了其信息与通信技术数字化共享学习的特点,也面临挑战。这对我国高校传媒教育领域发展数字化共享学习提供了有益借鉴,如发展传媒教育数字化共享学习技术、提升和培训传媒专业教师的ICT数字化共享学习素养、培养学生的媒介学习体验、拓展多元化的媒介数字资源。
关键词:欧洲大学 传媒教育 ICT 数字化共享学习
21世纪以后,欧洲大学数字化共享学习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信息与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数字化共享学习不仅为欧洲终身学习发展铺平了道路,还通过欧洲各国的积极参与促进了数字化教育的快速发展。在欧洲数字信息高速发展时代,欧盟制定并颁布了《数字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7)》,提出发展ICT数字化共享学习的数字技能战略及13项行动计划,支持各成员国大学的媒介数字信息共享,有效地适应了传媒教育数字时代共享学习的发展与变化,同时也对欧洲数字化共享学习引领下的传媒教育发展提出了愿景。欧洲大学数字化共享学习下的传媒教育具有较好的包容性,有助于培养公民媒介数字化与多元化发展下的终身学习能力。当下,数字化共享学习中的传媒教育已经成为欧洲大学传媒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这对我国的传媒教育有着较好的参照价值。
一、欧洲大学ICT数字化共享学习与传媒教育
欧洲大学传媒教育的ICT数字化共享学习与博洛尼亚进程有着密切关系,其提出的欧洲高等教育改革计划,目标是整合欧盟的高教资源,打通教育体制。在这个计划中ICT的应用尤为关键。欧盟于2018年颁布了《数字教育行动计划》,提出了ICT数字化共享学习发展理念。按照该行动计划,ICT数字化共享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软件等数字化信息交互技术对教学、学习和评估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的信息共享模式。ICT参与终身学习过程,是对传媒教育共享学习模式的优化提升,使得传媒教育共享学习过程的组织序列更具逻辑性,对系统优化分析处理媒介信息提供了思路。
1.ICT数字化共享学习与传媒教育技术接受理念相结合。技术接受模型的基本假设是一个人的行为意愿会受到其对新技术的知觉有用性和知觉易用性的影响。欧洲大学积极推动ICT数字化共享学习与技术接受模型进行结合,旨在解释人们在使用新传媒教育技术时的决策过程,特别是在没有先前经验或知识的情况下如何使用新技术提升媒介素养能力的问题。在传媒教育中,ICT数字化共享学习对于某项新技术的使用行为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知觉有用性——使用新技术是否有助于个人媒介使用效率的提升,是否能够满足个人的媒介需求;知觉易用性——使用新技术是否容易上手,是否能够让个人掌握媒介信息的判断能力;主观规范——个人所处的媒介环境和周围的人对于使用新技术的态度和期望;意愿——个人是否有意愿使用新媒体技术;实际使用——个人是否真正使用了新媒体技术发展自我。
2.ICT数字化共享学习与认知负荷理念相结合。认知负荷理论指出,人类大脑在处理信息时有一个认知负荷的极限,如果超过这个极限就会影响学习效果。欧洲大学传媒教育的ICT数字化共享学习借鉴了认知负荷理念,对传媒教育中数字信息化学习的设计与评估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推动了其共享学习快速发展。一是通过对ICT数字化共享学习的媒介使用能力进行评估,来确定其是否超过学习者的认知负荷极限。二是通过对ICT数字化共享学习课程进行认知负荷评估,来确定其是否合理。三是通过对ICT数字化共享学习的媒介学习进行认知负荷评估,来确定其是否易于使用。四是通过对ICT数字化共享学习的媒介学习效果进行认知负荷评估,来确定其是否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3.终身学习目标推动欧洲大学传媒教育数字化共享学习发展。就数字化共享学习目标来说,欧洲大学终身学习者所期望的学习过程是深层次的学习方式,对所呈现的传媒信息持批判性学习态度。具体地说,就是支持传媒教育终身学习者元认知能力的开发,使得学习者可以通过对学习过程的反思来构建结构良好的媒介知识库。为此,教育者除了关注ICT内容类型选择问题,还应注意所选传媒教育内容的范围问题,即对ICT内容范围进行规范,以避免学习者被媒介信息淹没。对于信息量的减少,则通过对所选定媒介主题的深入介绍加以均衡补充,而非简单介绍大量不同的媒介话题。应用ICT软件最好能紧扣媒介素养学习的核心或相关内容,减少细节方面的内容,也可以对学习者理解困难的核心观念加以强调。
二、欧洲大学传媒教育数字化共享学习的发展特点与成就
欧洲大学传媒教育的数字化共享学习发展在学习动机、认知、评估上均有着独特特点,这些特点也为其带来了较好的发展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