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随着高校不断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突破。但是对标现阶段传媒行业需要的人才需求,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还有很多缺失和不足。近年来辽宁科技大学将“以赛促教”理念融入日常教学中,并从中找到一条将创新创业教育和传媒人才培养深度融合之路。
关键词:“以赛促教”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教学模式
“以赛促教”的教学理念积极响应了国家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意见精神,加快推进了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根据学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辽宁科技大学积极探索创新创业型传媒人才培养新模式,以创新创业教育为落点,以专业竞赛为导向,不断深化和拓展学生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该高校对课程体系进行了革新,将专业竞赛融入日常教学中,建立以竞赛为导向的设计课题课程体系,并完善相对应的激励政策和校企融合的建设。
一、创新驱动与实践赋能
近年来,我国高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而传媒类专业始终是教学改革的前沿阵地,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教学改革都浅尝辄止,大多会停留在立项申请、试点实践等阶段,没有一个完整的结果;一些教学改革成绩显著,但是背后的成功经验又没有大范围推广,最后束之高阁、不了了之。因此在人才培养这条道路上,还有很多空白需要被填补。
1.政策导向。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同年8月,辽宁省政府正式在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发布第一则通知,2018年开始组织学校举办专业竞赛,2020—2024年举办的竞赛以及参与的师生逐年上升。辽宁科技大学数字媒体动画专业积极响应政策,教师带领学生以小组制进行参赛,通过参与竞赛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再次参赛,从而达到良性循环,实现“以赛促教”。
2.就业导向。传媒人才培养的初衷与目的从来不是纸上谈兵、单学理论,而是把理论知识更好地去应用于社会、融入社会、奉献社会。但想要迎合市场就业的需求,学生除了理论基础扎实外,还应该具备更新、更多的实操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知识进行创新、能动的转化,达到学以致用。
在校学生受渠道限制,对就业市场需要怎样的人才不甚了解,而一些优质的全国性竞赛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如“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中的创新创业赛道,行业龙头企业入驻平台与参赛者直接对接,以最直观的方式告诉学生目前市场需要什么样作品,怎样的能力。学生在接收到直观的市场人才需求后,根据自身兴趣爱好,会自发、主动地学习相关知识与技能,长此以往学校为社会输出的传媒人才可以直接上岗,节省了中间培训基础技能和适应社会的时间。
二、传媒人才培养的三重嬗变
尽管传媒专业就业前景的调查数据持续呈现不乐观态势,毕业即失业被频繁视为谈资,但企业聘用到优秀的传媒人才一直是一大难事。当前,我国传媒行业在人才供需两端均存在较大矛盾,矛盾核心在于供给侧。在新媒体形态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媒产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型与变革,这对传媒人才的能力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一变革之下,传媒行业也迎来了严峻的挑战。
1.当今时代的变化与挑战。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智媒时代已经到来。智媒是以技术为导向的一种媒体形式。伴随新兴技术的发展,如算法、AI、物联网、VR/AR等技术推动新闻生产智能化的同时,也推动了新一轮媒体生态的重新构建。智媒时代的来临让身边的很多事情变得方便快捷、唾手可得,如之前学生查找竞赛信息,需要一个一个文档进行阅读和整理,在算法加持的今天,可能只需要输入关键词,AI会帮助你找到想要的结果。
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出现了新的挑战,海量的信息让人们的大脑超负荷运行,面对繁多的信息,不管从时间还是精力来看人们都逐渐不再认真甄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