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漫“东方美学”表达策略探析
作者 黄艳 王俊煜
发表于 2025年3月

摘要:《哪吒之魔童闹海》等国产动漫火爆出圈,收获了广泛关注和好评。它们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从中华传统故事中寻找灵感大胆创新,融入水墨艺术、古典乐器、剪纸等民族元素,展现了东方美学意蕴,走向了多元融合的发展之路。本文以国产动漫作品为例,从东方美学、创新表达和价值传承等方面探索国产动漫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国产动漫 东方美学 传统文化 多元融合

近年来,涌现出一批类型多元的优秀动漫题材作品,其中既有旧IP新演绎的《大圣归来》《姜子牙》等热门电影,又有倾力原创的《大鱼海棠》《一人之下》等全新作品。2020年在B站上线的动画作品《雾山五行》仅仅三集就创造了播放总量破亿的成绩,作品续集《雾山五行之犀川幻紫林篇》2023年上线后,更是创下了豆瓣评分9.3、B站评分9.9的好成绩,并在B站上收获了超过26万的讨论量。2025年春节档热门动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更是上映短短16天便获得超过100亿元人民币的票房,并在2月17日突破120亿票房后进入全球电影票房榜前十位。分析这些优秀的动漫作品就会发现,它们都很好地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彰显着国产文艺精品的文化自信。笔者从国产动漫中运用的东方美学元素、中国传统故事以及文化价值的创新表达等方面分析国产动漫的发展策略,为国漫持续创新提供借鉴。

一、强调多元融合,元素互嵌文明互鉴提升表达效果

表达方式的创新影响着国产动漫的发展。通过将不断精进的视听语言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相融合,国产动漫作品推动着传统文化与先进技术、东方思想与西方美学、流行文化与地方特色互嵌互构,从而不断放大动漫自身的艺术特色。

1.艺术与技术相融合,提升视觉审美效果。传统的二维动画需要大量的纸质原画作为创作基础,再通过后期电脑合成技术才能形成简单的动画。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和软件被应用于动漫制作,中式画风和新技术相融合创造出来的视觉效果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典型故事情节如对古装剑侠打斗场面的介绍,其炫酷的场景就是通过新技术结合水墨渲染方式而营造出来的。《雾山五行》有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打斗场面,五行主角团的兵刃拳脚各具特色,打斗的动作也有张有弛,再配以对比度强、棱角分明的水墨画风,就能实现受众目不暇接的震撼视觉效果。此外,作品中出现的草木、火焰、激流等自然元素,也在战斗场景下表现得张力十足。作品《深海》中写意的水墨技艺与写实的3D技艺相结合,通过海量粒子的堆积形成了效果奇特的“粒子水墨”。《中国奇谭》中的水墨、剪纸等传统技艺与CG、3D渲染等现代工艺相结合,创造出了现象级动漫特效。《长安三万里》创造性地利用仿唐俑式建模,让受众在荧幕上看到了独属于大唐盛世的别样美。高新技术的融入,提升了动漫的视觉效果和用户的观看体验。

2.普通话与方言相融合,凸显表达幽默度。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华夏文明的重要载体,体现在动漫作品中就是人物对白、旁白与独白的设计。动漫中的经典金句不仅能展示人物性格特点、推动剧情发展,还能在观影过程中引导人们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多数国产动漫作品中的人物对白以普通话为主,同时在场景或剧情需要时融入方言台词。不同地域的方言既契合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又让受众有了别样的观影感受,乃至进一步提升了作品的趣味性和幽默度。例如,《刺客五六七》中的五六七操着一口纯正的粤语,每次变成失忆“柒”的时候战斗力都能得到巨大提升,每当他一开口也同样能够给受众带来轻松愉悦的体验。《一人之下》中的冯宝宝是典型的四川口音代表,她以独具特色的音调让受众深深记住了这个四川姑娘,也使他们对四川方言有了进一步了解。

3.东西方文化相融合,守正创新互鉴互补。国产动漫是传承和发展优秀文化的重要媒介,它在传播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注重寻求创新性表达策略,并努力采用现代东西方受众都能接受的审美习惯探索守正创新之路。因此,国产动漫在创新表达策略时,不仅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内容,还萃取了西方绘画艺术的精华技巧,将中西方优秀元素通过重构、混合、交融等方式糅合到动漫故事中,开创了国产动漫的民族风与世界风相拼接的新景观。

本文刊登于《传媒》2025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