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问政”的贵阳实践
作者 周治友 况顺强 刘昶
发表于 2025年3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和关于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贵阳市委、市政府要求,贵阳日报传媒集团(以下简称“贵报传媒”)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过程中,以服务群众为关键内核,不断深化“融媒问政”机制,搭建融媒问政线上平台,深入群众开展调研走访,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将贵阳市融媒问政平台打造成“党群连心桥”“民意聚合地”,使其成为践行群众路线、转变干部作风、强化舆论监督的工作品牌。

“融媒问政”是贵阳市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的重要平台和举措。2019年,贵报传媒抢抓贵阳市委常委会部署启动“融媒问政”工作这一契机,秉承“新闻+政务+服务”定位,积极发挥主流媒体功能,搭建和完善“横向覆盖贵阳贵安、纵向通达市县两级”的融媒问政体系。在前端,两家市属新闻媒体矩阵、十个区(市、县)新闻客户端、入驻单位官网官微、微信及支付宝小程序均开通融媒问政端口,市民群众动动手指便可反映问题建议;在后台,建立容纳贵阳贵安734家市县两级部门入驻的融媒问政接办系统,由贵报传媒融媒问政团队把群众诉求转给入驻部门办理,视办理落实情况启动新闻宣传和舆论监督。

通过五年探索,“融媒问政”品牌力、监督力不断增强,成为贵阳市委、市政府践行网上群众路线、开展社会基层治理的有效载体。贵报传媒坚持“党政主导、督查支持、舆论监督、群众评价”创新模式,对外积极构建主流媒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等多方参与的问政格局,对内抽调百余名编采、技术、数据分析业务骨干组建专班团队,全力为民办事,有效解决群众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75249件,使问政过程成为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过程。贵阳融媒问政工作多次得到中宣部、贵州省委宣传部充分肯定,先后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被贵州省委网信办评为“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优秀案例。《人民日报》、央视《晚间新闻》、《贵州新闻联播》等聚焦报道贵阳融媒问政,50余家省内外媒体前来考察。

一、围绕中心抓服务,办理民生实事七万余件

唯有紧扣民生“需求侧”,优化民生“供给侧”,方能以工作实绩实效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贵阳市融媒问政平台优化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的工作机制,紧盯群众急难愁盼,加大协调督促力度,自2019年上线至今,已有734家市县两级部门入驻融媒问政平台,整合力量资源累计办理群众问题建议75249件,办结率97.51%,市民满意率88.76%。其中,解决搁置两年以上的历史性问题400余件,赢得了群众认可与信任。

1.聚焦营商服务“强环境”。紧盯做优“贵人服务”品牌,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目标,融媒问政平台持续提升营商环境主题服务专区工作质效。将走访服务企业收集到的问题转相关责任单位抓好办理,推动贵阳高新区天华高科因动力电不足无法投产、贵阳地利物流园如厕收费等200余个问题解决,全力为“强环境”创造良好条件。如2023年3月,融媒问政平台接贵阳地利农产品物流园商户反映,质疑“已向园区缴纳管理费,但如厕还需额外交费是否合理”。经问政记者监督报道,2023年5月31日起,园区管理方将8个厕所全部恢复免费使用,千余商户、万余顾客如厕再无负担。

本文刊登于《传媒》2025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