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球化时代,越来越多的电影选择以品牌IP为抓手,开展多维度、立体化传播。迪士尼动画电影作为全球电影行业的标志性品牌,以优质内容为依托,在承载流行文化的同时,通过创新营销手段穿透文化壁垒,构建海外受众对品牌及其文化的认同,形成了完善的品牌构建与传播范式。本文以迪士尼动画电影为例,从符号化、社交化、场景化、产业化四个方面入手,解析迪士尼品牌IP形象的构建与传播特色,以期为国内电影品牌塑造提供借鉴。
关键词:迪士尼 动画电影 品牌IP形象
华特迪士尼公司(以下简称“迪士尼”)作为全球知名的娱乐传媒集团,已有百年发展史,并打造了米老鼠、迪士尼公主、小熊维尼等众多品牌IP形象,《小美人鱼》《花木兰》《狮子王》《玩具总动员》等百余部动画电影成为其品牌IP的具象化印证。另外,迪士尼通过收购皮克斯、漫威、福克斯等,其动画电影版图持续扩张,辛普森、《冰河世纪》系列等经典IP为迪士尼品牌注入更多活力。不难发现,持续创新挖掘品牌IP价值,是迪士尼品牌策略的根本逻辑,也是其得以长盛不衰的核心驱动。迪士尼财报显示,其2024财年全年净利润翻倍,其业务架构的三大部门之一——娱乐部门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流媒体业务Disney+、Hulu和ESPN+全年营业收入达227.7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5%,成为支撑起娱乐部门的核心收入,再次彰显了其品牌IP形象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加强迪士尼品牌IP形象构建特色的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学习借鉴意义。
一、符号化:符号消费下的价值认同
法国社会学家让·鲍德里亚认为,商品除了具有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之外,还具有符号价值,并将其视为商品消费的根本前提。符号价值成为消费社会的终极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在它面前黯然失色。迪士尼品牌IP形象就非常重视符号化构建,通过形象符号、音乐符号等将品牌IP形象进行转化,借此调动消费者的消费积极性,强化品牌价值认同。
1.形象符号。全媒体时代,因相同趣缘而聚集的“迷群”已经成为品牌消费的核心主体。这些群体善于在符号消费、符号共享、符号创造等活动中,与品牌IP形象产生多维联动。2021年,上海迪士尼全球首发“玲娜贝儿(LinaBell)”IP,推出不到3个月时间,其就取得了微博阅读量超6亿的成就,其他社交平台播放量、阅读量也快速攀升,随后相关周边产品售卖价格和规模也出现显著增长,而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其独特的形象符号消费机制。可以说,每一个迪士尼IP都有着非常明确的形象符号,且有着具体的意义指向,如身穿蓝色制服“滑稽”的唐老鸭、粉色萌蠢的“冒险家”玲娜贝儿等。每一个IP形象都有着个性鲜明的标识和代表色,且会随着时代变化进行及时调整,以充分满足不同群体的个性需求,增强形象符号消费的渗透性。同样以玲娜贝尔为例,无论是活力粉色彩形象,还是乐观向上、幽默有趣的性格形象,都十分贴合当代“萌”文化的审美倾向,因此能够实现跨性别、跨年龄的品牌传播。
2.音乐符号。音乐作为传播符号,具有认同并强化共有文化的天然功能,是电影文化和品牌传播的有效载体。全媒体时代的传播渠道优势也为音乐内容,尤其是主题曲的传播效能释放创造了更多可能。除了迪士尼乐园针对不同区域、不同项目、不同节日播放的各类非电影类、特色化音乐外,迪士尼还非常重视影视原声的开发,确保每个品牌IP形象都有属于自己的主题曲。典型的如《狮子王》主题曲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冰雪奇缘》主题曲Let It Go等,其中Let It Go先后斩获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歌曲”、第19届美国评论家选择奖“最佳歌曲”、第57届格莱美奖“最佳影视歌曲”等奖项,并曾在美国Bil1board专辑榜中保持非连续11周的冠军地位,以及取得了21世纪以来首批超出全球销量1000万张的流行音乐专辑的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