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中国》:童话与科技的梦幻联动
作者 梁晶
发表于 2025年3月

摘要:《奇妙中国》以拓展观众的想象力为切入点,从童话故事的角度解析中国工程,将科学纪实的内核与充满童话色彩的方式相结合,推动了科普纪录片向新媒体短视频方向转型,让科学精神以童话形式在观众心中浪漫绽放。本文从奇思妙想的选题内容、童话叙事的表达方式及以用户为核心的制作思路来讲述科技与童话碰撞出的“浪漫火花”,期望能为其他科普纪实类短视频的创作提供启发。

关键词:科普短视频 微纪录片 《奇妙中国》 童话叙事 科学精神

以童话的视角诠释科学精神、解密技术精髓、演绎中国近十年科学工程的发展成就,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奇妙体验?微纪录片《奇妙中国》给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奇妙中国》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旗下央视频特别策划的一档微纪录片节目,于2023年1月11日在CCTV-9播出,央视网、央视频全网同步上线。这档微纪录片已推出的第一季、第二季各有10集,每集5分钟时长,带领观众走进童话世界,观看中国举世瞩目的科学技术成就。具体来看,《奇妙中国》以总台记者王冰冰的视角切入,用童话叙事方式讲述推动火箭升空的超级发动机、利用光能发电的超级发电站等大量中国工程奇迹,向观众展示中国科技发展图景,带领他们感受童话与科技梦幻联动带来的“硬核浪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象舞指数”的数据显示,《奇妙中国》上线短短一周时间,相关话题7次冲上微博热搜榜,话题阅读量累计达1亿次,节目主话题“纪录片奇妙中国”的阅读量将近830万次,可见其受欢迎程度。“象舞指数”认为节目“用童话叙事方式打开有温度的科学世界,其叙事语言和叙事结构给人一种亲切感和亲近感,从而提升了科普效果”。整体而言,该微纪录片短小精悍,充满童话与科技的元素,刷新了科普纪录片的视听感受,为其他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了参考方向。

一、选题奇思妙想,彰显科学的人文精神

《奇妙中国》在选题内容上充满了想象力,它带着观众了解科学家是怎样一步步把“梦想”变成现实,挖掘了大量趣味性十足且充满奇思妙想的中国工程,诠释科技与人类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让科普变得生动有趣、通俗易懂,既展示了中国工程的核心内容,又让观众感受到中国智慧和科学精神,激发强烈的爱国情感。

1.选题充满想象力,讲述趣味故事。奇思妙想并不是虚无缥缈地瞎想,而是通过对科学的理解加以想象并在现代技术的助力下让这些想法变成现实,并以纪录片的形式呈现在观众眼前。当下探索技术科普的纪录片已经有很多,如何做出差异化是一个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奇妙中国》团队以“想象力”为切入点,通过对主题内容的拆解与重新组合,紧密围绕科技来展示这些“奇思妙想”,独具匠心地对每一个细分选题进行深度挖掘,从而很好地完成了从想象力到微纪录片内容的转换。《奇妙中国》的选题策划涉及太阳能、火箭、列车、发动机等高科技,这些技术很多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核心技术始终都带着一层神秘面纱让人看不清楚,通过充满想象力的《奇妙中国》讲述,观众能够轻松地读懂中国工程背后的科学真谛。例如,600km/h的磁悬浮列车实现了人们贴地飞行的梦想,节目以孩子们都能理解的“磁铁原理”对其进行了巧妙解密;盾构机作为黑暗地下世界的开路先锋,可以一边挖掘一边修建,节目则带着孩子们见证了“地下建设者”实现遁土而行的画面;此外,观众还跟随节目感受超级火箭的冰与火之歌,聆听火箭发动机脉搏跳动的声音……可以说,节目中轻松愉悦的氛围,拉近了观众与科学的距离,让人们意识到想象力的重要性。

2.科学饱含温度,彰显人文精神。记录并讲述这些“中国工程”究竟要表达什么更深层次的内涵?仅仅是为了展示人类“上天入地”的能力?事实上,这些科技工程背后是国家发展的宏大战略,是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技术探索,更是一种为了解决现实问题而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奇妙中国》以童话故事的风格来讲述时代发展,展现了科学发展与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突出了其中的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

本文刊登于《传媒》2025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