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观察融合2.0:传播全链路模式的探索
作者 岳学渊
发表于 2025年3月

四川观察是四川广播电视台打造的新媒体旗舰平台,2017年年初上线以来,坚持以“短视频+直播”为主要传播形态,经过8年多的探索实践,形成了互联网传播运营核心能力,也成为被用户认可的新媒体品牌。2023年,四川观察成功打造互联网品牌全链路服务平台,通过创新业务形态,实现用户数突破1.5亿、经营收入破亿元,取得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传播能力建设是四川观察在媒体融合中建设的主要方向,当前四川观察各渠道账号传播能力都位居全国第一阵容,已成为激扬正能量的流量入口。围绕互联网全链路,四川观察继续探索打造融合2.0模式,全面推进传播能力提升提质。

深入用户话语空间,激活短视频传播能量

短视频是四川观察的主要产品形态之一,也是新媒体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用户思维已经成为短视频行业的内生之义,在内容创作、粉丝运营、更新迭代等各个环节发挥着关键性作用。短视频想要真正实现高效能的传播,就必须更大程度地进入网络用户群体的话语空间,唤起用户的情感共鸣。贴近用户,生产有传播点的内容,才能使正能量澎湃大流量。在2023年10月举行的“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上,四川观察制作的黑人中医博士迪亚拉短视频,讲述了他在中国的求学行医之路。该视频全网播放量超过1亿次,入选“2023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展播”。创作团队精准抓取“外籍中医”“博士”等传播点,实现主流内容快速出圈。

2021年四川观察发布过一条脑瘫女孩“豆豆”的短视频感动了百万网友,之后团队持续关注、追踪回访,2024年邀请她参加总台龙年“春晚等着你”并全程跟拍,收获网友好评。类似的追踪报道在四川观察的互联网传播实践中并不鲜见,用户评价:“四川观察把很多暖心的身边事拍出了‘连续剧’的既视感。”以小切口挖掘动人情节,开展长期跟踪报道“常”观察,短视频一样能讲好“长”叙事。

当前,四川观察不仅可以用短视频给中国用户讲故事,还积极布局国际传播,面向全球用户讲好中国故事。四川观察持续向海外用户传播优质短视频内容,内容垂类囊括非遗、美食、生活等诸多领域,聚焦四川特色文化符号,持续整合海内外媒体资源,重点打造能够突出巴蜀气韵的精品短视频,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精良的制作,聚合了广大海外用户,目前已建立起“熊猫眼”(panda eyes)国际传播矩阵,矩阵覆盖YouTube、X、Facebook、TikTok、Instagram共5个平台,包括5个官方账号、28个垂类账号,海外粉丝数超350万。

丰富视听产品形态,锻造网络传播精品

从“8秒”短视频探索,到“80秒”在中视频发力,再到“超80分钟”综艺和直播落地,四川观察不断丰富产品形态,每一次时间的增长,都是用户注意力聚合度的提升,背后都是传播能力和组织架构的再升级。

本文刊登于《传媒》2025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