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药面对面长效、短效这样选
作者 吉漩
发表于 2025年3月

部分高血压患者听信坊间传言:“短效降压药降压快,效果比长效药物好”,因此不遵医嘱、自行换药。但是,很多人用药一段时间后,却发现自己的血压控制效果不好,总是出现心悸、头晕等不适。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见效快”的药物,反而降不下来患者的血压呢?长效降压药和短效降压药的具体区别是什么?分别适合哪些患者使用呢?

短效和长效降压药的“四不同”

1.药效持续时间不同

短效降压药的特点是“两快”,即起效快,失效也快。通常情况下,患者服药后的15分钟~1小时内,便可产生显著的降压效果。患者用药5~8小时后,药物作用消退,患者的血压会再次升高。因此,对于急需快速降低血压的患者,推荐使用短效降压药。

长效降压药的特点是“一慢一长”,即起效慢、作用持续时间长。患者服用长效降压药后30分钟~1小时,药物开始起效。患者的血压可在24小时内维持稳定。这样可以预防血压迅速下降对脑、心脏等器官造成的负面影响。需要注意的是,长效降压药需要规律服用几天甚至十几天,才能发挥最大疗效。

2.服药频次不同

长效降压药通常是一天服用一次,患者在固定时间用药,不容易出现漏服的情况。建议每天睡觉前或清晨服用长效降压药,可有效降低因“晨峰血压”(指人晨间觉醒后,血压会从相对较低水平,迅速上升至较高水平)导致的脑卒中、心肌梗死风险。对于短效降压药,患者需要根据病情、遵医嘱确定服药频次——通常要每天用药2~3次。

3.服药后的血压波动幅度不同

短效降压药起效快速,患者的血压通常在用药1~2小时内降至最低水平。因此,患者服药后的血压波动幅度较大。血压忽高忽低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本文刊登于《食品与健康》2025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