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保护心血管健康就不能吃“油”吗
心血管疾病堪称我国国民健康的“头号杀手”。据统计,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高达3.3亿人。也就是说,大约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罹患心血管疾病。很多人都知道,摄入过多脂肪不利于心血管健康。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要保护心血管健康,就不能吃“油”呢?
油不能吃太多
但也不能完全不吃
过量摄入脂肪,会对心血管健康造成多方面的不良影响,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可能性。长期摄入过量脂肪会导致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上升,增加血液的黏稠度,减缓血流速度,增加血栓的形成风险。长此以往,血液中的脂类物质会堆积在血管内壁上,形成斑块,让动脉血管变窄甚至发生堵塞。如果患者的饮食不加以控制,很有可能诱发冠心病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同时,长期过量摄入脂肪还会使人肥胖、超重,增加心脏负荷,引发或加重心血管疾病。
既然高脂饮食可能诱发心血管疾病,那么,天天吃清水煮白菜,是不是就能保证人体健康了?答案是否定的。脂肪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可以为人体提供所需的热量,促进营养物质吸收,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如果脂肪摄入不足,机体营养不良,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内分泌紊乱等一系列问题,同样不利于健康。
健康吃油的诀窍
无论是健康人群,还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只有在掌握正确方法的基础上摄入油脂,才有利健康,预防心血管疾病或延缓病情。
1.健康吃油的三个“必须”
(1)必须控制总量
成年人每天摄入的烹调用油总量应控制在25~30克。您可以使用控油壶量化每餐的用油量。应少制作、少食用油脂含量高的煎炸食品。
(2)必须减少饱和脂肪酸在饮食中的占比
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动物油脂如红肉、动物内脏中,大量食用会升高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增加罹患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食品与健康》2025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