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游泳”的胆囊结石
作者 许力 葛阳 孔健
发表于 2025年3月

胆囊结石是我国的常见多发病。随着公众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胆囊结石发病率不断升高,其患病率为6. 1%。部分胆囊结石没有症状,患者误以为不需要治疗。结石就像潜翔在大海的鱼儿一样,可以在胆道系统里面自由自在地游走。当它卡在胆道系统特殊部位时,会引起急性胆囊炎、急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等。会“游泳”的胆囊结石为什么会引发很多问题,这需要从胆囊是什么及结石的形成机制说起。

胆囊是什么

胆囊是位于右侧肋骨下肝脏后方的梨形囊袋构造,分为底、体、颈、管四部分,胆囊管连结肝外胆管,与肝总管汇合成胆总管。肝脏产生的胆汁经胆管排出,一般先在胆囊内贮存,胆囊容积为40~70毫升,具有储存胆汁、浓缩胆汁、分泌黏液的功能。一般人在不吃饭的时候胆汁会储存在胆囊内,胆囊黏膜会吸收胆汁中的大部分水和电解质,进行浓缩;当消化需要的时候,由胆囊排出帮助消化。因此,胆囊是胆汁的储存器官,而非胆汁的产生器官。

胆汁的成分

胆汁是由肝脏产生的一种消化液,它在胆囊中储存并在进食时释放到小肠中,帮助消化和吸收脂肪。胆汁的成分主要是水、胆盐、胆固醇、磷脂、胆汁酸、胆红素、电解质、蛋白质和黏液。胆汁中大部分是水,帮助溶解其他成分。胆盐由胆固醇代谢产生,有助于乳化脂肪,使其更容易被消化酶分解。胆固醇是一种脂质,过量时可能形成胆结石。磷脂有助于脂肪乳化。胆汁酸是胆盐的主要成分,对脂肪消化至关重要。胆红素是红细胞分解的副产品,使胆汁呈棕黄色。电解质包括钠、钾、钙和碳酸氢根等,有助于维持胆汁的渗透压和pH值。少量蛋白质,如白蛋白可能存在于胆汁中。虽然胆汁本身不含消化酶,但胆汁中可能含有一些其他酶,如胆盐激活脂肪酶。

本文刊登于《家庭医学》2025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