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倩和妈妈一样,是一个多子女家庭的长女。
有了弟妹之后,万倩明显感觉到,妈妈将自己的童年“遗传”到了万倩自己身上。有一次,妈妈对万倩狠狠道:“女孩子长大后是没有家的,你以后回家来要看你弟媳的脸色。”几十年前,万倩的外婆也是这么对万倩妈妈说的。
万倩火冒三丈,从此以后,她对自己说,不会再回这个家了,“没有家就没有家”。
长姐在家里承担的,要比弟弟妹妹多得多。
在近期开播的年代剧《六姊妹》里,梅婷饰演的何家长女何家丽,对五个妹妹们既当姐又当妈。由于父亲重男轻女,何家丽一怒之下剪掉了自己的辫子,告诉父亲,以后自己就是这个家的长子。“你就把我当成男孩,我比儿子还要厉害。”
常言道“长兄如父,长姐如母”,但相较于父兄,女性长辈往往缺乏对等的威严与权力,照护与付出的责任却被要求更多。2021年的电视剧《乔家的儿女》里,白宇饰演的乔一成通过对弟妹的照顾,渐渐取代了父亲的威严。
对“90后”乃至“00后”一代人来说,他们的家庭模式,有着过去半个世纪以来的社会发展与结构变化的痕迹,他们的父辈、祖辈,在对待子女的期许和要求上,延续着自身时代的烙印。在诸种无形的要求与限制之下,长姐们会不得已地让渡自己的人生,将更多精力与时间奉献给家庭。
20世纪初,奥地利心理治疗师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提出了“出生顺序理论”。该理论认为,孩子的出生顺序对他们的个性有着深远影响。其中,长子长女往往具有神经质、保守和尽职尽责的特质。排行中间的孩子具有好胜、叛逆和喜欢讨好的性格。而最小的子女往往富有创造力、寻求关注和独立性。
影视作品里的长姐和长兄,被赋予几乎全知全能的大家长角色。而在现实世界里,长姐们也会希望偶尔拥有不那么懂事或成熟的权利,但仅仅是为了得到作为一个普通女孩的资格,她们也许需要经历许多不为人知的阵痛。
长姐的枷锁
宝甄最强烈的童年记忆,总是在“偷吃”。
在家里,零食被默认是买给弟弟妹妹吃的。弟妹分别年小她八岁和六岁。妈妈经常当着宝甄的面说,“别人家的姐姐从来不吃零食都是留给弟妹吃”。而一旦宝甄当着父母的面吃了两口零食,妈妈就会开始唠叨,“买点零食都被你吃完了”。
于是,宝甄会趁妈妈不在,大口大口吃零食,甚至尝不出什么味儿。宝甄也从没在生日吃到蛋糕,直到妹妹生日时,初中住校的宝甄回到家发现了蛋糕盒子。蛋糕吃完了,但没有留给她的。

十岁时有一次,宝甄与妈妈在街上遇到一个认识的阿姨。阿姨给自己的两个女儿买了奶油蛋糕,顺便也买了一个给宝甄。宝甄的妈妈却一边呵斥宝甄,一边对阿姨客气道:“别给她买。”那个蛋糕,宝甄是背过身一边流泪一边吃完的。
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宝甄没有上大学,而是早早出去打工。早些年,她赚的钱全都给家里修房子、给弟弟交学费了。弟弟结婚后,婚房、彩礼,都是宝甄这个大姐出的。直到宝甄自己的孩子要上学时,她已经没钱买学区房了,她想让孩子落户到弟弟的婚房,弟弟、弟媳却不愿意。
多年后回过头想,在父母的常年打压下,宝甄习惯了将个人需求后置,也习惯了作为奉献者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