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心天然亲近那些温暖的东西。自外国网民拥入小红书后,中外网友的互动,变得多了起来。其中,给李华的回信,是情感最浓的一类。
在“假定你是李华”的出题设定里,李华,这个初高中英语试卷作文题里的钉子户,是中国考生最常用的答题“马甲”。
那些年,李华很忙,总有写不完的信,许多信都写给外国笔友—英国的Chris、美国的Michael、澳大利亚的Tom、加拿大的Linda……向他们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分享健康建议、分享日常生活。
1995年,李华就已经出现在高考英语作文题里,2024年的高考卷里,也还有他—30年间,李华是一代人的回忆。
这些信的答题模板里,常以“I’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ply”做结尾,但李华们默认,这些信不会有回音。
直到外国人突然拥入中文社交媒体,被“回忆杀”的李华们留言感慨:李华终于收到信了。然而初来乍到的外国人不解:李华是谁?
看到这条留言,留学归来的“00后”李瑶华拍了她的第一条视频,在社媒上介绍李华,并提议网友给李华回信。几乎同一时间,在海外留学工作10余年的湄子酱,也以视频说明“李华的信”的原委。
3天内,李瑶华收到了7.4万点赞,4500条评论;湄子酱的视频下,涌现了1万条留言,23万点赞。
通过她们的分享,许多外国网民被李华的心意打动,开始郑重地给李华回信,诉说自己在童年时也曾渴望连接,在这个日趋分裂的世界里,掀起又一轮回响。
Dear LiHua
湄子酱是个“90后”。12年前,她还在北京西城区念高中,是学校的尖子生,但英语却是她最提不起兴趣的科目。
那时,她始终觉得学英语没什么用,也想象不到,会有什么场合真的需要和外国人交谈,学英语就只是为了完成考试,拿高分。以“李华”的身份,高中时代的湄子酱给外国笔友写了上百封英文信,她也曾抱怨:我毕竟不是李华,永远也不会真的需要给什么外国朋友写信。给假想的朋友写英文信,有什么意义呢?
直到曾经假想的Sarah、Linda拥入中文互联网,“就像李华的笔友突然在现实中出现了,这很神奇”。这促使她回应外国网民对“李华”的困惑。
一切突然成真了。“感觉我们准备了十几年,就为了这一刻,这是等待的魔力。”李瑶华想,这或许是许多中国网民如此珍惜机会、热情与初来乍到的外国人交谈的原因,而一向在社交媒体上沉默的她,也被激起了表达欲,并在视频里发出英文邀约:如果愿意,你可以给李华回信。
北京时间1月16日晚,当湄子酱和李瑶华相继发出“谁是李华”“李华来信原委”的视频后,一夜之间,就在社交媒体上火了起来。
很多外国网友给她们发私信,或是直接@她们的账号,而很多人真的写了“给李华的回信”。
李瑶华收到的第一条私信来自美国人Linda。那条英文私信很长,Linda希望李瑶华帮忙检查一下回信的中文翻译是否准确。
但没等李瑶华回复,Linda迫不及待地发布了。

为了这封回信,Linda在网上搜寻李华的信,并想象某一天,这些信成卡车地快递到了家门口,倾倒出来,没过了她的脖子。她想象着自己一封封地阅读这些来自中国的信,信封上还画着猫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