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片内卷,“做鬼也不放过自己”
作者 戈色
发表于 2025年3月
电影《诡才之道》剧照

中国台湾地区导演徐汉强的第二部恐怖片《诡才之道》,2月底在中国大陆上映。电影讲述一个资质平庸的女鬼“同学”,被阴间经纪人Makoto发掘后,跟随资深女鬼萨琳学习吓人,最终获得厉鬼证的故事。

这部电影同时具有恐怖片的外观、喜剧片的技巧、讽喻片的内核。用A类型片的语法包装B类型片的叙事,是近年来台湾电影的撒手锏,类型杂糅,把旧故事说出新意,极大地提高了观影趣味。

上一次把这一招玩得出神入化的,也是一部“有鬼”的电影,由许光汉、林柏宏主演的《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这些作品充分证明:假如类型片已经拍到了头,我们还能排列组合。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台湾电影本身就挺“卷”。恰好《诡才之道》就讲了一个“卷”的故事,里面的人物,做鬼也没放过自己。

以鬼讽人

作为一个“元鬼片”,《诡才之道》把摄影机从人的世界转移到鬼的视角,解构了恐怖片的套路和都市传说,其基本设定是:鬼为了吓人也累秃了头。实际上,这部电影是通过鬼的辛酸和无奈,来讲人类现实社会的优绩主义困境。

在片中,鬼有一个完整的世界,通过贡品、祭日甚至网络,与现实世界进行连接,连接的方式,是“鬼吓人”。这些鬼有事业,目标是做一个吓人的鬼,吓人的程度就是对鬼才华的衡量;有阶级,厉鬼和孤魂野鬼境遇大相径庭,不同层级之间有上升通道,比如选秀;有KPI,要经常吓出一些惊心动魄的鬼故事,才能保证不魂飞魄散;有感情,他们会相互依赖,也会相互竞争。

故事的开始,因车祸去世的普通女孩“同学”和好友鬼“运动服”游荡在世间,同学的姐姐误丢了同学生前最重要的一张奖状,鬼界运转规则当中有一条:如果能够证明鬼魂生存价值的物品被遗弃,那么鬼就会在30天之内魂飞魄散,解决办法是获得“厉鬼证”,这个证件能保证鬼魂继续存在下去,还能在活人面前现身,吓人吓出风采。

为此,同学去参加鬼界选秀,却因为“死”得不好—她只是车祸去世,没有戏剧性的理由,也没有很深的怨念,又没有才华,不出意料地落选。转机是鬼界经纪人Makoto反而看中了“双眼无神目光呆滞”的同学,带她去找资深厉鬼萨琳,立下许诺在30天之内让同学修炼成吓人厉鬼,这样她就能继续存在下去。

这是一个底层小白在短时间内创造奇迹扬名立万的经典励志片套路。而且去掉“鬼”这个设定,《诡才之道》也完全可以看作一部娱乐圈讽喻片,萨琳和洁西卡之间的竞争,进到这个游戏的所有人都必须力争上游,被人遗忘就等于失去存在价值,这些都是名利场的映射。

除此之外,《诡才之道》最为“元电影”的地方在于电影里所有的鬼都在试图讲一个好的鬼故事。每个鬼都是自己的编剧,有的鬼把自己的故事讲得千古流传,比如林投姐,她流芳百世,成为鬼界前辈,大家的偶像。萨琳和洁西卡这两大当红女鬼,因为故事讲得太好,分别代表了一种固定的恐怖模式,酒店凶宅,红裙女孩。我认为这可能是全片最好的一个设定,它将讲述的权力归还给了恐怖故事中的客体,它不仅有效地调和了不同类型的叙事,而且能够迅速地获得观众的共情。

因为我们每个人降生之后,都面临一个如何讲自己人生故事的终极命题。

对《诡才之道》而言,“鬼”与其说是吓人手段,不如说更像讽刺手法,尤其在中元节厉鬼派对的群戏,镜头扫过厉鬼的妆面,尽管狰狞有之,惨烈有之,夺人眼球有之,一旦想到他们都是为了生活而长出青面獠牙,这场景便不仅不恐怖,反而让阳间的活人我们,心有戚戚焉。

本文刊登于《看世界》2025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