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娘的记忆
作者 展恩胜
发表于 2025年3月

我姥娘出生时辛亥革命还没有爆发,她在北京城里长到了19 岁,她上过女学,逛过故宫,去过沈阳、抚顺,还见过大海。老姥爷要叶落归根,把姥娘许配给了山东老家我们村家境还算殷实的,但一个字不识的我姥爷。

姥娘生了六个孩子,我娘在姊妹中排行老三。最小的二舅刚出生那年,日本鬼子来了,村里所有人都往外跑,我姥爷忘了拿自己的旱烟袋,非要回家去取,进村就碰上了惨无人道、十恶不赦的鬼子,没有活着出来。

失去家庭顶梁柱的姥娘,拉扯着六个孩子一路长大,可想而知她的含辛茹苦。娘有一次放学回家,看到姥娘在抹眼泪,问,哭啥?姥娘说,家里没有一点吃的,你到二大爷家借上一斤高粱,等麦子下来,咱还他一斤半麦子。姥娘迈着小脚领着娘到附近村里要过饭,曾经一天走了六十里路,什么也没要着。我问娘,那大姨、二姨怎么不去?娘说,大姨、二姨嫌丢人,她们不肯去。娘说,大姨小时候泼辣,经常质问姥娘,在北京城里长大,走南闯北,最后竟找了这么个“好婆家”,咋就能同意?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本文刊登于《海外文摘·文学版》2025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