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词先生
作者 应辉景
发表于 2025年3月

灵儿回来的讯息,是从她母亲口中得知的。我们已是多年未见。她母亲说,一年也就回来三五次。

小的时候,我很钦羡她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艺灵。我一直认为“艺灵”这两字的组合,是婉约的存在与宠幸。在我们中间,干脆直接呼她:“灵儿。”灵儿有三姐妹,她排行老大。她从小爱看戏唱戏,一声咿呀,心无旁骛。虽小小年纪,看得似懂非懂,有时也在我们中间随口露上几手。她凌波微步的样子最好看,比如兰花欲放式,执扇、开扇,微妙眼神和手部动作,亦如行云流水,叙述着惟妙惟肖的故事。

灵儿拿“戏”只是好玩。可能,命运总是悄悄亲近一个骨子里真正热爱的人。直到有一天,母亲拉着灵儿的手,来到村口大榕树下,一位女先生正襟端坐,词调抑扬顿挫,脸部每一帧表情似落樱朵朵。灵儿第一次领略到“唱词”的魔力,这就像一粒种子,在干涸心田中悄悄发芽。七天日夜,她开始对“唱词”有丝相见恨晚的莫名触动。那一年,她15 岁。年长的人说,没有一个孩子能像灵儿这样专注听词的。她的那双眼睛不但会说话,还会生出一股或凝重活泼,或若有所思的神气。他们说,这副神气是天生的。

所谓“唱词”中的“词”,在温州一带叫作“鼓词”,其内容为说唱故事。通俗易懂,雅俗共赏,也是一种广为流传的曲艺品种。旋律上趋于丰富,节拍多样化。不过,运用方言演唱,也就自然更接地气了。传统民风民俗、忠奸斗争、天文地理、医卜星相……这些喜闻乐见的元素,都藏在“鼓词”的包罗万象中。

“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唱蔡中郎。”这诗中所写是陆游听的词目《蔡中郎》(即《赵贞女蔡二郎》)。其内容是说蔡伯喈(蔡中郎)弃亲背妇,为暴雷震死。此故事早在宋时就广泛在温州民间流传,后被说唱和戏文广泛用作题材。诗中写到“负鼓盲翁”是指温州民间唱鼓词先生大多是盲人。有趣的是,诗中所言“赵家庄”,很可能就指瑞安市塘下镇赵宅所处。据明弘治《温州府志》载:“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为瑞安簿。”史料有言,陆游在任瑞安主簿其间到塘下赵宅听温州鼓词是完全有可能的。

爱“听词”的灵儿,开始喜欢打听周边所有“唱词”讯息。不管刮风下雨,白天夜晚,路途遥远,她总能听得饶有味道。有人调侃:听词是老人家干的事,小孩儿去听,就是瞎凑热闹。老人们也风趣地送给灵儿另一个称呼:“听词娒”。

母亲喜忧参半。她说,你有本事以后唱给我听。这句话沾着神灵般气息,风吹过,落在未尽暮色里。

16 岁的秋天,灵儿转校市区入读。她一边求学,一边拜师学唱。九月鹿城,阳光不紧不慢。这一天,阳光泛着金色光芒,她的脚步,她的行囊,如同一朵初绽的小小牵牛,小小身影追着阳光奔跑。

本文刊登于《海外文摘·文学版》2025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