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们兄弟五个读初中和小学的时候,经过母亲的多次劝说,父亲最终下定决心去淮南潘集的四姑家学习生豆芽,来供养我们读书。把“豆芽卖给有钱人”的想法,是父亲学习生豆芽的初衷。
豆芽,在乡间最普通,又最稀罕。秋季一到,大豆收割,遗落的黄豆逢雨便发芽,它们急不可待地在地缝或土堆里探出头来,起初只是一个小小的骨朵,露出地面后,一经露水浸润和太阳沐浴,就绽放开来,呈娇嫩的鹅黄色,此时的豆芽是最好吃的,生吃也可以,只是有些腥气罢了。一时半辰的功夫,鹅黄色会变成浅绿色,两瓣叶子对称打开,梗芽和梗叶积淀了丰沛的叶青素,肥厚的模样惹人怜喜。偶有过于肥美的豆芽会在芽瓣间长出更小的花,青枝绿叶,似伏着一只小小的虫二。这般的美,大抵经不起接连而踵的霜降。寒露降,豆芽壮。母亲常说,豆芽是土地赠给穷人的最好蔬菜,不用操许多心就能长得饱满多汁,像深秋的满月之光,贴着大地生长,有心人总能听见它们生长的声音。
如此美味的蔬菜,在乡间虽然容易获得,但还不是普通家庭随便吃的。而所谓的“有钱人”,也不过是在区公所和供销社工作的人员或学校老师。
三个月后,父亲从淮南“学业”结束,购置了必要的生产器具,随即开启了“王明达,卖豆芽”的生活新起点。
生豆芽除了豆子质量,需要注意的事项很多,比如水,比如生豆芽用的缸,比如环境及排水等事宜,特别注意的是不能有任何油脂混入水里,否则一缸豆芽都会烂掉。
母亲用锅盖分拣豆子,锅盖是高粱梃子纳的,光滑有格子,残次的豆子经过锅盖时就留在格子里面了,好的豆子自然滚到簸箕里。正常情况下生产一缸130 余斤豆芽,大概需要15~18 斤豆子。筛选出来的豆子先洗净,然后泡在大盆里,大约二天后豆子的胚芽就开始鼓出来,达到了“豆瓣初开酣未醒”的状际时,就需要把它们轻轻放进底侧有孔的大缸里,孔便于放水。
刚放进缸里面的豆子生长很快,超乎想象,今天看起来还是黄色的,次日就呈现乳白色。生长得快,也就积蓄了大量的热能,如不及时退热,豆芽会烧坏。退热的唯一方式就是大量地给豆芽浇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