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一根线,千般效
作者 范昕怡 沈佳贝
发表于 2025年3月

在传统中医的宝库中,有许多独特而神奇的疗法,穴位埋线就是其中之一。它融合了中医的经络学说和现代医学的理念,为人们的健康调理提供一种新的选择。那么,穴位埋线究竟是什么?它又如何调理我们的身体?让我们一起走近中医智慧,探寻穴位埋线的奥秘。

什么是穴位埋线

穴位埋线是一种在传统针灸疗法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中医治疗技术。它将可被人体吸收的医用羊肠线等埋入穴位内,通过线体在穴位内的持续刺激作用,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调节脏腑功能的目的。这种治疗方法有点像给穴位安装一个“长效起搏器”。与传统针灸相比,穴位埋线不需要每天进行针刺,一般10~15天进行一次治疗即可,大大方便了患者,尤其适合那些难以频繁前往医院接受治疗的人群。

穴位埋线的原理

中医认为,人体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内联脏腑,外络肢节。穴位则是经络上的重要节点,刺激穴位可以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从而影响相应脏腑的功能。穴位埋线就是将线体埋入特定的穴位,通过线体对穴位的持续刺激,激发经络之气,促进气血流通,达到治疗疾病和调理身体的目的。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穴位埋线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机械刺激  埋入穴位的线体在穴位内会产生一定的机械刺激,这种刺激可以持续数天甚至数周,相当于持续地给穴位施加一种良性刺激。这种刺激可以激活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

化学刺激  线体在穴位内会逐渐被人体吸收,吸收过程中会释放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胶原蛋白、多种氨基酸等。这些物质可以刺激穴位周围的组织细胞,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组织代谢,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组织修复  穴位埋线可以促进局部组织的修复和再生。线体的刺激可以激活人体的自我修复机制,促使受损组织的修复和再生,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穴位埋线的适应证

消化系统疾病  如胃痛、胃胀、消化不良、便秘、腹泻等。穴位埋线可以通过调节脾胃功能,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吸收功能。

本文刊登于《家庭百事通》2025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