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骨质疏松,也许没你想的那么难
作者 曹华佗
发表于 2025年3月

骨质疏松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疾病的发生主要是机体的骨密度不断降低,导致骨结构发生改变,并逐渐增加骨折风险因素。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常见疾病,主要会导致骨折,影响健康和生活质量。许多人对骨质疏松认识不足,认为随年龄增长,患病风险自然就会增加,或认为它无法治愈而产生恐惧。也有患者不重视,认为老年必患此病,导致病情和骨折反复。今天,本文就为大家解析一下骨质疏松这一疾病。

骨质疏松的并发症

骨折是骨质疏松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骨折的风险、骨折后残疾率以及致死率都会显著增加。骨质疏松后常见的骨折类型包括脊柱骨折、髋部骨折、桡骨远端骨折、肱骨近端骨折等。在这些类型中,脊柱骨折是骨质疏松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对于那些不满足手术条件的患者,他们往往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而那些疼痛感明显的患者则应当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进行干预治疗。髋部骨折是一种比较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类型,这种疾病通常需要通过外科手术治疗。然而,即便进行了手术治疗,仍有一部分患者可能会复发,甚至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桡骨远端骨折通常会呈现出粉碎性的特点,并且可能累及关节面,这会导致手部和腕关节的功能障碍。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患者在经历了骨折之后,才开始对骨质疏松症给予足够的重视。

骨质疏松的常规治疗方法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为有效应对这一病症,探寻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骨质疏松的常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

合理用药可缓解病情  治疗骨质疏松的西药有双膦酸盐、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降钙素和维生素D补充剂等。这些药物主要通过调节骨代谢,减少骨吸收,增加骨密度,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治疗过程当中患者可能会对药物产生不良反应,在长期服用上述药物时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肌肉疼痛、头痛等临床症状。尽管部分患者在用药期间可能会出现上述不良反应,但是到目前为止,药物治疗是改善骨质疏松患者病情的主要方式。部分患者在用药期间可能因为出现不良反应对用药效果产生怀疑。当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以后,医护人员应当积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参考患者自身意见,及时为患者调整用药方案。在服用药物期间,患者仍然需要多参加户外活动,接受光照,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同时需要注意加强清淡饮食,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随着临床研究不断深入,特立帕肽和狄诺塞麦已经被证实能够有效增加骨密度,非常适用于治疗骨质疏松,可以有效降低骨折风险性。特立帕肽是一种合成的肽类药物,可以促进骨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增加骨量。而狄诺塞麦则是一种单克隆抗体,它通过抑制骨吸收的关键信号通路来减少骨质流失。尽管上述两种药物具有独特的应用特点,在使用过程当中还是应当接受医生的指导,尽量减少药物带来的副作用。

本文刊登于《家庭百事通》2025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