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胡洪炜:与特高压电共舞
作者 张东亮
发表于 2025年3月

±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带电作业是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点攻坚项目,技术难度大,若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作业人员稍一触碰输电线就会化为灰烬。国家电网湖北检修公司输电检修中心带电二班班长胡洪炜退伍后,却成为与特高压电共舞的人。多年来,他攀登过上万座输电铁塔,填补了“1000千伏特高压线路带电检修”等多项世界技术的空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也使我国成为行业领跑者。2025年春节,这位“大国工匠”告别妻儿,用生命继续守护万家灯火……

柔情铁汉,退役后与特高压电“共舞”

凌晨5点,胡洪炜准时醒来,从床上轻轻起身,洗漱后换好工作服,俯身在妻子耳边温柔道别:“老婆,我走啦。”闭着眼睛的蒋敏其实早已醒来,在丈夫转身出门的瞬间,她叮嘱了一句:“注意安全,早点回家。”这简单的道别仪式,在胡洪炜每一次出任务时上演,已经25年。

2000年,胡洪炜从武警部队退役后回到家乡湖北,成为国家电网的输电工人。他所在的超高压检修公司输电检修中心带电作业班,堪称“勇士集中营”,胡洪炜和同事们常年攀行在百米高空,在特高压一线挥洒汗水。如果没有专业的防护措施,稍有不慎碰触到特高压输电线,后果不堪设想。

特高压输电线路的电压,通常是家庭用电的数千倍,如果采取停电作业,会导致大面积的厂矿企业停产,多地居民断电。所以,带电作业就成为胡洪炜的工作常态。

“特高压直流输电带电作业一直是‘世界禁区’,但‘禁区’也总得有人去闯,否则我国在这个领域还怎么进步?”胡洪炜介绍说。他的师父闫旭东,是我国500千伏带电作业第一人。进入带电班后,胡洪炜在师父的鼓舞下暗下决心:“我们不仅要当中国的‘状元’,更要当世界的‘状元’。”

有了目标,胡洪炜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胡洪炜第一次参加线路检修,是更换葛南线的间隔棒。第一天,闫旭东一口气换了8个,他却只换了3个,师父忙完自己的工作返回后,还帮他换了一档线的间隔棒。为此,胡洪炜惭愧地琢磨了一晚上操作技巧。

第二天,胡洪炜先是缠着闫旭东讲解操作要领,和师父探讨改进办法,然后边干边琢磨,当天竟几乎能与师父“并驾齐驱”了!胡洪炜的工作渐入佳境,到了第三天,他忙完自己分内的活儿,居然还返回来帮师父换了一档线。“三天出师”的胡洪炜,成为同事们眼中的能人。此后几年里,胡洪炜凭借勤学苦练,迅速成长为技术骨干。

2008年8月,在华中电网公司“500千伏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能竞赛中,胡洪炜团队获得二等奖。当晚和同事们聚餐庆祝时,他由衷地说:“±800千伏特高压带电作业,是我国的攻坚项目,也是全世界的一项技术空白,咱得继续攀登那一座高峰啊!”听了他这番话,闫旭东欣慰地说:“好,我没有收错徒弟。”

第二年,国家电网公司加强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带电作业”项目的攻坚,胡洪炜凭借过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在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半年后,他迎来从业生涯中最大的挑战——世界上首次±800千伏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世界首例,意味着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也意味着人进入超强电磁场后,有可能“一去不复返”。胡洪炜的父母和妻子听说后,都惊出一身冷汗,说:“那么危险的挑战,你也敢接?”他却坚定地说:“无论多累多危险的工作,总得有人去做。再说我出自武警部队,身体和心理素质好,又有丰富的带电工作经验,单位不选我选谁呢?”胡洪炜对家人一向充满温情,但面对工作上的挑战,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他也毫不退缩。

为了迎接“世界禁区”的挑战,胡洪炜在此后半年里开始了魔鬼式训练。每天十几个小时的模拟操作和高空作业,让他在近6个月时间里用破了200副手套、穿坏了14双工作鞋、磨破了7套工作服,硬是将作业风险降到最低。

手巧心热,“世界第一人”也是“万能保姆”

2009年6月10日,北京特高压直流试验基地,伴随着导线刺耳的“咝咝咝”瞬时放电声,胡洪炜以标准的技术动作,进入特高压直流电场。在队友的默契配合下,他如同外科医生做手术般持续精准操作1个多小时,顺利完成多项操作项目。“±800千伏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试验圆满成功,他成为该领域的世界第一人!

2012年,在湖北省电力公司500千伏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能竞赛中,胡洪炜获得个人第一名。从此,他被称为“业务超人”。

不仅如此,他还是带电二班的班长和“万能保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胡洪炜熟练使用大大小小的操作利器并随身携带,在日积月累之间,汇聚成为同事们眼中的“百宝箱”。如果谁到了现场发现工具没带全,就会直接找胡洪炜,因为他肯定有。与胡洪炜在特超高压线上并肩作战多年的同事张剑,对此如数家珍:“有时候上了百米高的输电塔之后,我们才发现处理导线提线器、液压油泵的工具不合适,自己带的套筒扳手拧不动。这时也不用慌,只要向洪炜喊一声,他就能从自己的‘百宝箱’里找到匹配型号的工具,给我们送来。”

从参加工作就接受胡洪炜全面启蒙式指导的于江,对此也感受颇深:“有一次我的汽车打不着火了,就试着问胡班长怎么办。他借给我一个自制的接电装备,往汽车电瓶上一连接,车子立马就能打火启动了!作为同行,我感到吃惊又惭愧,自己怎么没想到做一个‘汽车续电宝’呢。”

此外,老班员杨培丰对胡洪炜更是佩服不已。“我是2006年进入带电作业班的,很快就发现胡洪炜这个人不一般。”杨培丰说道。除了临时抢修以外,带电作业班还需要定期对高压线路进行检修和技改。每处理一次隐患,胡洪炜就会在工作簿上详细记录,而后录入电脑,形成自制的检修台账,方便以后每一次工作。“哪条线路、哪座基杆塔要检修时,他都能说出具体的问题,然后带上相匹配的工具。”杨培丰说,“到了现场登塔之后一看,现场确实跟胡洪炜说的情况一模一样,处理起来特别快。”

胡洪炜不仅在工作和生活上事无巨细地帮助同事们,对大家的成长和进步也特别上心。“班里有人参加职称考试、技能考试的时候,他每天都会问‘看书了没’‘有没有复习’,还会主动借书、分享经验。”张剑说,“胡洪炜这个班长就像大家的‘万能保姆’,让人充满温暖的安全感。”

愧对家人,妻女是他的“点灯人”

2017年8月的一天,是胡洪炜妻子的生日,当天又适逢他轮休,一家人都很开心。胡洪炜早早起床,准备去菜市场买些好吃的,回家给蒋敏和孩子露一手,以弥补自己长年外出工作,没有好好陪伴过家人的遗憾。

不料,早上7点多的时候,单位忽然打来电话:“老胡,你今天不能休息了,你老搭档家里临时有点事,你得顶上。”胡洪炜爽快答应。挂了电话,一转身发现面露失望的妻子和女儿,他心中充满歉意,却也只能丢下一句“对不住啊,临时有工作”,就急匆匆离家而去。

早晨8点多,胡洪炜和同事抵达当天要处理的检修点——位于武汉市蔡甸区九真山下的500千伏汉军线70号塔。塔上有一处接点温度异常,必须尽快处理。

正值盛夏,烈日炎炎,不停电就是最好的服务,所以他必须带电作业。穿好绝缘屏蔽服,挂好“双钩”保护绳,胡洪炜戴着十多斤重的装备登塔上线,开展带电消缺。消缺的意思是对发生异常的设备进行测试、校验、解体、更换、紧固、焊接、润滑等工作,以消除缺陷。

“申请进入等电位!”一步步爬到几十米高的铁塔横担处,他纵身踏上绝缘子,导线上立马传来密集的“咝咝”电流声。

“申请电位转移!”脚踩绝缘子,手握高压线,胡洪炜在一阵“空中行走”之后,很快找到了发热的连接点。胡洪炜一边松解螺丝、清除连接部位的杂质,一边均匀涂抹导电膏,最后再将其拧紧。整个操作不到20分钟就全部完成,接点温度也由110℃降至38.5℃,线路隐患顺利被消除。

高空、高危、高压……20多年来,胡洪炜一直奋战在被称为“大国重器”的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领域。当他一次次爬上百米输电塔,站在城市上空俯瞰大地时,他很清楚,眼中不只是宜人的旷野风景,还有家人期盼自己安全回家的目光。

胡洪炜的妻子说,虽然这么多年已经习惯丈夫在外面抢修、检修,但毕竟是带电作业,电压又高得吓人,她怎么可能不担心?20多年来,面对胡洪炜24小时待命、随时赶赴现场的状态,妻子蒋敏既心焦,又心忧:“我知道他有使命在肩,所以不敢让他分心,只能全力把家庭和孩子照顾好。”

胡洪炜女儿小的时候,每次看到他出门检修,都会抱着他的腿哭半天,希望爸爸能够多陪陪自己。“见孩子哭得撕心裂肺,我心里也有些难受。但没办法,为了大家能正常用电,我只能一次次怀着不忍离开小家。”

对家人心怀歉疚的胡洪炜,一旦有了假期,都会把时间留给他们。作为父亲,胡洪炜不只是女儿的“玩伴”,更是以身作则影响孩子成长的榜样。“我只要出任务就绝不会迟到,遇到再难的问题都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些品质,孩子也都学以致用。”胡洪炜开心地说。

胡洪炜以“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把工作场所当作创新阵地,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最美职工”“大国工匠”等荣誉称号。2024年12月,他又被推荐为“全国敬业模范”候选人。

2025年春节期间,胡洪炜为了让同事们能好好陪伴家人,又主动给自己排班。当大家喜气洋洋地走亲访友时,他仍要像往日一样离开妻女,踏上漫漫的电力巡检路。

灯火里的家乡人,离不开胡洪炜的守护。自家窗口那盏每晚亮起的温暖灯光,则由妻女为他点亮……

编辑|龙轲轲

本文刊登于《家庭百事通》2025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