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张,国企的管理难度不断增加。传统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国企快速发展的需求,具有前瞻性思维的管理层逐步认识到,财务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利用水平,直接关系着企业发展的速度和发展前景。因此,当下许多国企都在致力于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积极探索包括财务共享模式的全新财务架构体系,以期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国企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信息化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其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效益、增强竞争力至关重要,是推动自身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深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提升经营管理效益。财务信息化建设能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依托信息化手段,企业可以构建高效的财务内控体系,全面整合内部资源。这不仅能够降低管理成本,还能显著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益。具体而言,财务信息化可以帮助企业建立成本核算体系,精准把控各项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信息化建设能够助力国企更好地进行业务管理和决策分析,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为赢得竞争优势奠定基础。
强化监督管理,降低风险。财务信息化建设需要对企业内部各项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并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通过这一体系,国企能够对财务活动进行全面、实时的监督,有效降低财务风险,进而提高整体风险抵御能力与稳健发展水平。
财务共享模式下
国企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难点
对财务信息化建设重视不足,对财务共享模式理解不透彻
在财务共享的大趋势下,财务信息化建设需要依托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与运营模式。如果组织管理失当,就会导致建设过程中问题频发,阻碍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当前,很多国企对财务信息化建设重视度不够,制约了其信息化进程。
财务信息化基础稳固与否,既受外部政策、市场竞争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受制于企业内部对信息化的认知与投入。国企管理层如果对财务信息化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未能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运行环境,那么财务信息化建设成效将大打折扣。
同时,部分国企管理层对财务共享模式的理解较为片面,认为财务共享就是财务人员和下属公司财务管理权的简单集中,并未深刻领悟到财务共享模式下资源整合、人员精简等核心内容,导致在制定财务共享方案时考虑不周,影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推进。
财务信息化目标不清晰,未对信息化建设进行整体规划
国企在推进财务共享模式的过程中,事先没有进行充分的需求分析,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这直接导致建设过程中出现目标和需求的不明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