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如何基于大监督体系进行财会监督创新实践
作者 谷中鸣
发表于 2025年3月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财务管理水平对国家经济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大监督体系作为一种全新的监督理念,旨在通过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监督体系,实现对企业财务活动的有效监督。为了深化财会监督的创新实践,增强国有企业的经营能力以及风险抵御能力,我们应当制定若干创新实践策略,旨在提升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助力国有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大监督体系对国企财会监督的意义

大监督体系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契合国有企业转型的新要求,而构建的一种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监督机制。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监督管理体系,它巧妙运用多种监督手段、整合各类监督资源,形成了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在国有企业财务会计监督管理工作中,大监督体系以财务监督为核心纽带,融合了多方监督资源,力求实现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覆盖和实时监控。大监督体系不仅关注企业财务活动的合规性和真实性,还深入企业的战略决策层面、经营管理过程和风险防控体系等多个方面。

大监督体系下的财会监督,彻底打破了传统监督模式的壁垒,实现了不同监督主体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配合,从而提升了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更重要的是,大监督体系秉持过程监督和结果监督并重的原则,注重事前预防、事中监控和事后评价,由此形成监督循环。

基于大监督体系

国企财会监督创新实践的必要性

当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和有效性已然成为衡量企业健康状况的关键指标。财会监督质量不仅会直接影响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更会直接影响企业的长远生存与发展前景。

国企财会监督在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业务复杂度的日渐提升,财务管理中的风险点也随之增多。通过不断创新财会监督实践,国有企业可以敏锐察觉并纠正财务活动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有效防止风险的累积和扩大。

本文刊登于《中国商人》2025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