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作者 常红
发表于 2025年3月

财务预算管理是新时期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主要指结合企业财务活动开展现状,利用预算手段对内部财务及非财务业务活动所开展的分配、考核、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手段,其目的是优化内部资源配置,组织并协调内部生产经营活动更好开展,加快既定经营目标的顺利完成。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行业的快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愈发激烈,财务预算成为当前企业内部管理优化,提高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其中,也有部分企业的预算编制不全面,预算执行监督不到位,使得财务预算工作开展面临诸多难题,需要结合企业战略规划不断创新财务预算管理方法,发挥财务预算的管理和指导作用,促进企业稳定经营。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面临的难题

预算编制不全面。预算编制是财务预算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预算执行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企业各项业务活动能否有序开展。部分企业在预算编制阶段所采用的编制方法不够科学,没有根据各业务环节特点,分门别类地开展高质量的预算编制,使得最终编制出的预算内容不够全面,预算数据准确度不足,不能有效覆盖企业经营活动的多个方面,整体预算编制质量低下,不能为接下来的预算执行指明方向。对于投产运行时间较短的新企业来说,由于在财务预算方面的实践经验不足,在编制预算时没有充分的历史数据可以参考,这些都可能对预算编制效率和质量带来影响,往往因预算编制不全面、数据不准确等因素,增加后续预算工作难度。

预算执行监督不足。预算编制结束后,企业要按照相关规范,及时有效地将预算方案执行到位,从而指导各部门工作开展。然而,因执行监督不足所导致的预算执行困难等问题比较常见,主要指企业在预算执行阶段,缺少全面完整的监控管理手段,不能参照《预算法》等政策文件,对整个预算执行过程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管控,预算薄弱环节得不到妥善处理。这不但会增加财务预算执行难度,同时会面临多种突发事件,如预算执行不到位、预算超支等等。此外,预算执行阶段极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出现较大的变动情况,这样会使财务预算工作开展不具备全面性,加之预算执行相关监督措施的缺位,不能对各部门、各单位进行有效监督和约束,最终导致财务预算失去决策支持意义,难以取得理想的执行效果。

本文刊登于《中国商人》2025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