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神”在哪儿?
作者 宋莉华
发表于 2025年3月

最近有两部正在热映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和《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都取材自中国古典小说《封神演义》,引发了不少年轻人对这一小说的关注。

《封神演义》作为一部趣味横生的神魔小说,长盛不衰。书中的姜太公、哼哈二将、四大天王这些人物,至今为人们所熟悉和信奉。由封神榜开创的“榜”的结构形式对中国古代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小说中势不两立的道教派别阐教与截教,千载之下仍散发神秘的色彩,引发读者的好奇。书中神魔斗法、各显神通的奇谲想象更是魅力四射。

作者之谜

《封神演义》一书大约出现在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小说叙述了殷商与周的斗争历史。商纣王宠信妲己,昏暴淫乱,穷奢极欲,又任用奸佞,残害忠良,弄得民不聊生,众叛亲离。周文王、周武王原是商纣之臣,他们仁义贤明,广施仁政,得到天下八百诸侯的拥护。周武王率领仁义之师,以姜子牙为丞相,讨伐暴君。而真正的较量则发生在道教的两个教派——阐教与截教——之间。为武王助战的阐教与助纣为虐的截教中的诸位神怪仙魔各施道法,大显神通,展开恶战。在进行多次交锋后,正义终于战胜邪恶,仁政取代暴政,武王伐纣取得大捷。全书在姜子牙封神、周武王分封列国诸侯的喜庆气氛中结束。

关于《封神演义》这部书的缘起,清代梁章钜的《归田琐记》和邓之诚的《骨董琐记》都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趣的说法:有一个士人倾家中所有,为他的大女儿置办丰厚的嫁妆。二女儿看着不免心生怨气。士人安慰她不必担心。这位慈爱的父亲根据《尚书·武成篇》“惟尔有神,尚克相予”一语,演绎出一部《封神演义》,把书稿交到二女儿手中,让她用卖书所得置办嫁妆。父亲并没有偏心,他的自信是有道理的,《封神演义》果然成了畅销书。女儿女婿皆大欢喜。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封神演义》出自明代的一位名儒之手。作者撰写此书,意在与《西游记》《水浒传》鼎立而三。他偶然读到《尚书·武成篇》“惟尔有神,尚克相予”云云,忽然神思泉涌,写出了一部《封神演义》。

士人与名儒究竟为谁,这些说法又有多大的可靠性,我们不得而知。中国古代小说一直处于正统文学结构的边缘,不登大雅之堂,地位卑微,小说家也耻于在自己的作品上具上真实姓名,造成作者的背景资料匮乏,从而人为地制造出许多“作者悬案”。《封神演义》便是其中之一。像许多明清小说一样,它的作者是谁,至今还是一个谜。

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封神演义》为明代许仲琳撰写。许仲琳,南直隶应天府(今江苏省)人,其他情况不详。日本内阁文库藏有明万历间苏州舒载阳刻本,这是现在所能见到的《封神演义》最早的刻本,共一百回,题有“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傅惜华在《内阁文库访书记》中说,他在内阁文库看到明代万历年间,金昌书肆舒载阳的刻本,卷首有“邗江李云翔为霖甫撰”,故此认定《封神演义》原作者为许仲琳,改定评次者为李云翔,是一种比较可信的结论。

此外,也有人认为,《封神演义》的作者是陆西星。陆西星,字长庚,明代南直隶兴化县人,自称参佛弟子、蕴空居士。生性聪颖,善文辞,工诗画,为名诸生。但“九试不遇”,于是入山著书,著有《老子玄览》《阴符经测疏》《南华经副墨》《方壶外史》等。从他的思想经历看,倒是很有可能撰写《封神演义》的。

不过,无论《封神演义》的作者是谁,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封神演义》的作者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只是一个改编者。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斩将封神的故事,很早就是民间说书的题材,特别是在宋元时期,在一种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肆中,风行一时。小说不过是对民间创作的改编。

从《武王伐纣平话》到《封神演义》

与作为宋元讲史流传下来的底本、即元代所刻《新刊全相平话武王伐纣书》相比,《封神演义》基本上是《平话》情节的放大。

赵景深先生在《中国小说丛考》中,曾经以《武王伐纣平话》中的画题代替回目,与《封神演义》做过非常细致的逐回比较。结果表明,《封神演义》前三十回,除了哪吒出世的情节外,几乎完全根据《平话》改编。作者虽然在叙述阐教与截教大战时,抛开《平话》而出神入怪,但到八十七回以后,又开始大量地袭用《平话》中的情节,如瓠剔孕妇、纣王斫胫、剪箕子发、离类师旷战高祁二将、太公烧荆索谷破乌文画、八伯诸侯会孟津、武王斩纣王妲己等。

《封神演义》中最富于魅力的,同时也是受责难最多的,是其中对怪谬荒诞的描写。

其实这些描写多有所本,并不是作者子虚乌有的编造。《史记》中《三代世表》《殷本纪》《周本纪》等,为“武王伐纣”故事提供了一个大致的史实框架。《楚辞·天问》《诗·大雅·大明》《淮南子·览冥训》、汉代贾谊的《新书·连语》、晋代常球的《华阳国志·巴志》、王嘉的《拾遗记》、李翰的《蒙求集注》等,记载了从秦汉到魏晋时代关于“武王伐纣”的不少民间故事。

本文刊登于《新华月报》2025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