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口述历史观察报告
作者 林卉
发表于 2025年3月

2024年11月,第十届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在中国传媒大学举办,这次活动的年度主题是“用记忆触摸历史”,300多个口述历史机构和项目参与沙龙、展映、研讨及交流,涉及美国、英国、挪威、瑞典、叙利亚、日本、新加坡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为我们提供了观察中国口述历史活动的窗口,本报告以该活动为主要观察案例,并参照笔者关注到的其他行业主题活动。

中国口述历史在“出圈”

在文字出版物、纪录片和电影艺术等领域最为突出

2024年的口述历史成果颇丰,关注度与美誉度双双提高,不仅体现在年度成果的数量上,也体现在公共影响力层面上。2024年口述历史的应用领域继续延展、业界代表性作品频出、影响范围大大扩展,其中在文字出版物、纪录片和电影艺术等领域最为突出。

公共出版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定宜庄结合多年研究心得推出新著《怎样做口述历史》,她在书中坦言:“写的都是我自己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清华大学赵月枝教授团队扎根缙云10年,在2024年开始推出“县域中国·人民历史”口述研究丛书;微观战史作家余戈继“滇西抗战三部曲”后,结合档案分析与口述史料写下新作《惠通桥之战》;瑞典作家皮特·恩格伦的二战个人史作品《罪恶与梦想》在中国翻译出版。

此外,芝加哥大学荣休教授艾恺访谈梁漱溟先生的知名著作《这个世界会好吗》推出续编版,《三联生活周刊》前副主编李菁所著《往事不寂寞》迎来再版,《韩国电影100年》《戴铁郎——不老的动画梦》《国礼背后的中国技艺》《就这样成了老板——关于创业的真相与启示》《口述广州湾》和作家朱洪海“抗战老兵系列”等一批出版物出版,《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我的母亲做保洁》《比山更高》《我在上海开出租》《小小浮浪人》等口述风格非虚构图书的畅销,都向公众展现了2024年口述历史方法在出版界受到的高关注度。

在影像领域,2024年最大的惊喜来自于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该片总导演方励在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交流时,坦陈自己在实践中找到了口述历史采访与影视创作相结合的要诀;中央电视台口述历史影像专家闫东推出《长征之歌》,结合新老口述历史访谈资料,将讲解历史现场、讲好历史故事和记录当下相结合;日本导演竹内亮通过《再会长江》寻访旧友,展现长江沿岸人们的生活变迁;大陆与台湾共享史料合作的《两岸家书》反映了个体命运在历史大潮中的流转,感动之余给人温暖鼓舞;《卢作孚》聚焦主人公成就及多重角色,在故事中展示人物形象。

这类作品还有反映临终关怀的《来日皆方长》,还原中国远征军抗击日寇史实的《重返缅甸战场》,讲述普通人深圳奋斗故事的《滚烫年华》,回忆新疆纺织工业历史的《七纺》,展示水利兴邦案例的《雷州青年运河》,记录黔东南水边生活的《清水江》,追寻红色家族印迹的《李又然影像志》,记录活在当下者的《返乡新农人》等。

这些作品的共同点是:将口述访谈纳入影像创作,收获了更加生动的人物和历史细节,正如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在主题分享中提到的:“平视的目光,真心的倾听,有质量的发问,能够得到最好的记录和呈现。”

此外,由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教授担任总策展人的、中国第一座口述历史主题展馆也已初具规模,值得关注。

在传统题材上持续深耕

一批长期项目组继续深耕并持续展现影响力

2024年口述历史领域的又一亮点是:一批长期项目组继续深耕并持续展现影响力。如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口述史、记录计算机历史(1956-1986)、百年美院、太平湖的记忆、锡柴80年口述史、深圳口述史第五季、家·国记忆——纪念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通江达海之迎王送船、口述大庆石油会战、上海市民生活口述史、上海美影人口述史、口述岭南、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口述历史、口述襄阳、湛江70年战疫口述史、豫东黄泛区社会变迁影像志、游戏众生相等,都是口述历史工作者长期坚持的成果。

此外,一些领域在2024年表现出了即将蓬勃发展的潜力。如江苏老行当百业写真、金陵医派名家口述史、南通大学离退休教职员工口述校史等江苏省项目,川菜口述历史实录·川菜寻游记、蓉光·成都农商银行口述历史、川派非遗传承人口述史等四川省项目,口述海南、海南岛疍家人口述史等海南省项目。

部分领域口述历史的进步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如战争口述史主题中的解放军老兵口述历史、侵华日军后代口述史、抗战老兵口述历史、抗美援朝老兵口述历史、军休干部口述历史、退役军人创业故事访谈等成果;又如体育界,2024年涌现了新中国体育外交口述历史、近代上海足球史口述研究、天津体育记忆、辽宁足球口述历史、拦手门武术传承口述史、川大体育口述史及《时间的赛跑:上海体育口述历史》等成果;戏剧界也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新成果:走进京剧的黄金时代、汉韵留声、南戏故里活态记忆、琼剧印象、婉转南曲非遗传承等。

本文刊登于《新华月报》2025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