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经济”背后的金融托举
作者 程维妙
发表于 2025年3月

上映7天破50亿元、16天破100亿元、20天破120亿元并冲进全球电影票房榜前十……2025年春节档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还在不断刷新票房及观影人次纪录。

随着电影持续爆火,以剧中人物形象定制的Q版模型、胶片卡、盲盒等周边产品开始热销,部分产品供不应求卖到脱销,“一吒难求”成为社交平台热词。

电影及衍生经济的热度也为商业银行提供了“金融+文化”融合的新机遇:多家银行推出观影支付优惠活动,有的银行为订单激增的周边生厂商加大资金支持,还有银行赋能“哪吒故乡”文旅产业。

实际上,近年来,在《战狼2》《你好,李焕英》《繁花》等“现象级”影视作品背后,都有文化与资本的跨界联合。金融资本通过风险投资、股权投资、债权融资等多种方式,满足文化企业多样的融资需求,银行是文化产业融资的主渠道。不过文化企业普遍存在轻资产、高风险等特征,这也对金融支持方提出考验。

银行纷纷定制金融方案

随着《哪吒2》票房屡创新高,观众能直观看到的金融身影,就是不少银行推出的观影券、主题信用卡,这些产品既助力哪吒IP消费,也为银行自身接住一波流量。

例如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恒丰银行等推出信用卡观影优惠活动,持卡人在活动渠道内使用信用卡付款,观影可享满减或折扣优惠。

平安银行、中信银行先后发布了“哪吒”相关的主题信用卡。其中,今年1月末,中信银行信用卡推出“传奇英杰系列哪吒银联白金卡”,据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介绍,此款信用卡为自主设计,并非与IP方合作。平安银行的哪吒主题套卡是在2021年时推出,与《哪吒1》片方携手。

不只是支付端,很多银行对影视作品或相关文化企业都提供了定制金融方案,且早有联动先例。

例如打造“文化金融”名片的北京银行,至今已为超过千家电影行业企业发放了逾400亿元贷款,支持涵盖了院线影院、IP运营、影片制作、后期制作、宣传发行、影视基地建设及设备租赁等全产业链条。在票房居前的国产电影中,有多部得到北京银行金融服务的支持,包括《长津湖》《战狼2》《你好,李焕英》《满江红》《流浪地球2》。

本文刊登于《新华月报》2025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